中學階段是由兒童向少年發展的重要時期,也是氣質、性格以及良好的學習習慣、正確的人生價值觀逐步形成的過渡階段,此時, 他們的生發育逐漸成熟,而心理成熟度和情緒調節能力還沒有跟上節奏,生活閱歷較淺,抗挫折能力較低,容易受來自社會各方面不良因素的影響,產生心理行為問題。那么中學生常見心理問題有哪些?

1、適應問題
中學生情感豐富但不穩定,獨立性和自我意識飛速發展,但自我調節能力不完善,雖對環境變化敏感卻不會主動尋求幫助,其心理上存在的困惑或煩惱不能得到及時疏導,導致適應問題。
2、學習、社交問題
主要表現為焦慮、緊張。中學生常見的焦慮主要有考試焦慮和社交焦慮。考試焦慮是中學生最主要的焦慮問題,由于作業負擔加重,學習壓力增大,好多學生一到考試就莫名的心慌,失眠多夢,考前頻頻上廁所等。尤其是新冠疫情發生后,對于中、高考在即的學生來講,疫情防控影響了開學、考試時間,加上中高考在即壓力陡增,更容易出現考試焦慮的問題。社交焦慮表現為在人際交往中感到害羞、局促不安, 不敢在公共場合講話,不敢與人對話和對視,不愿參加集體活動等。

3、人際關系問題
主要表現為與父母、老師、同學的關系緊張;中學生處于人生半幼稚半成熟、半獨立半依賴、充滿矛盾的時期,此時從情感、行為、觀點上要求有更多的獨立與自尊,同時又期望關心和撫慰,在面對老師和父母時容易出現 疏遠和沖突;隨著青春期的來臨,他們需要傾吐煩惱、交流內心感受和秘密, 同時又具有獨立意識強,表現欲望高的特點,交流過程中可能因逆反心理發生爭執。還可以表現為早戀等異性交往問題。中學生生理發育逐漸成熟,在心理上會對異性產生好奇與向往,有時家長、老師的過度制止可能使其產生較強的逆反心理,更容易使其走入早戀誤區,而有些學生因為害怕非議和誤解,不敢結交異性朋友。
4、情緒調控問題
主要表現為抑郁,多因課業壓力大或人際關系緊張引起,表現為持久的情緒低落、對什么事情都提不起興趣,也感覺不到快樂,還可能出現睡眠問題、軀體不適等表現,嚴重者對前途和未來失去信心,出現自殺行為。

5、自我意識問題
主要表現為自卑,是對自己評價過低或不全面,只看到甚至放大自己的缺點和不足,往往懷疑自己的能力,不敢在同學面前表現自己,即使經過努力可以達到的目標,也認為“我不行”而放棄追求。同時伴有害羞、不安、憂郁等情緒體驗。
6、手機過度使用問題
使用手機上網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其便捷性使學生可以 隨時隨地的瀏覽網頁、聊天、看 視頻、玩游戲等,許多學生把本 該寫作業、休息的時間都用來玩手機了,導致學習成績下降。尤其是新冠疫情發生后,課堂 由“線下”搬到了“線上”,上課、作業等需借助手機等網絡設備來完成, 沒有老師在身邊耳提面命,部分自控能力差的學生打著上課的名義借助 手機長時間玩游戲、看視頻等。

上述常見的心理問題如能及時采取適當的方法予以解決,中學生個體就能順利健康地發展;若不能及時正確處理,則會產生持續的不良影響,最終導致嚴重的精神和心理問題。
責任編輯:單蓓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