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紗布一層層解開的時候,我的手心都出汗了?!畞?,給你鏡子。’護士長微笑著說。其實,不看鏡子我也知道,我的手術成功了。因為娘的淚水在撲撲地流個不停,是的,我的手術成功了!”18歲的英俊小伙在丟掉鼻頭的15年后,濰坊醫學院整形外科研究所利用先進的鼻再造技術幫他重新“種”出了一個鼻頭,讓年幼時被狗咬掉鼻子的自卑男孩終于夢想成真,回歸了正常生活……
守樂道初心 擔濟世使命

醫者,仁心。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樂道,濟世。多年來,濰坊醫學院在筑牢辦學質量“四梁八柱”的同時,更好的發揮醫、教、研協調發展、協同服務功能,積極服務區域經濟社會和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為健康山東建設作出了積極貢獻。

強專業、育優才、塑品牌
濰坊醫學院主動服務區域醫療衛生需求,構建了臨床醫學與技術類、公共衛生與管理類、生物工程與藥學類、康復醫療與教育類4大特色優勢專業群,“醫文結合、醫理滲透、醫管交融、醫工融合”,產生了顯著的專業群集效應。同時積極推進價值塑造、知識探究、能力培養“三位一體”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構建了以實驗教學、專業技能訓練、見習和實習、科研訓練、社會實踐為載體的實踐教學體系。建校70年來,學校先后為國家培養了以中國工程院謝立信院士、于金明院士,加拿大醫學科學院王睿院士為杰出代表的10萬余名德術雙馨的優秀醫學人才。涌現出了“中國矯形外科泰斗”秦泗河、“首都十大健康衛士”馬慶軍、創造世界血吸蟲病“中國療法”的張希增、省科學技術最高獎獲得者史偉云等一大批杰出的醫學專家,打造了“沉得下、用得上、干得好”的人才培養品牌。

建平臺、強協同、升內涵
濰坊醫學院牢固樹立平臺思維,推進高起點科研創新、高素質人才培養、高水平學科平臺、高水準國際合作、高層次人才隊伍和高質量社會貢獻“六位一體”學科內涵建設。聚焦國家公共衛生特殊需求,學校建設了全國獨有的公共衛生危機管理博士人才培養項目,形成本—碩—博教育層次完備的公共衛生管理人才培養體系。依托人才、科技和智庫優勢,服務國家特殊需求,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間,學科團隊勇擔社會責任,派出7名博士生赴中國疾控中心參與全國疫情防控工作,組建了33人的疫情防控專家隊伍,為國家和地方政府科學決策提供了高質量的咨政服務。同時,學校與國內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聯合建立“健康山東重大社會風險預測與治理”等四個山東省高等學校協同創新中心,打造了解決重大領域科學問題和關鍵技術問題的協同攻關平臺。

促融合、優團隊、攻難題
濰坊醫學院不斷加強科教融合、產教融合、醫教協同、校企合作。聚焦軟骨再生系列臨床難題,唐勝建教授團隊在國際上首次將干細胞體外再生的軟骨成功用于病人關節軟骨缺損修復;聚焦奧美拉唑系列產品產業化核心技術難題,宋偉國教授團隊創建了原料藥綠色合成、結晶產業化關鍵技術和與國際接軌的創新制劑技術;針對坎地沙坦酯系列難題,高永吉教授團隊與企業、高校、科研機構聯合攻關,突破了坎地沙坦酯安全綠色產業化的技術瓶頸和國外專利技術封鎖。

強改革、謀“擴圈”、優服務
濰坊醫學院積極融合醫療資源,實施附屬醫院集群發展戰略,目前,學校擁有4所三甲直屬附屬醫院,18所非隸屬附屬醫院,更好放大優質資源的溢出效應,為區域人民群眾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務。學校注重打造臨床優勢學科“高峰”,帶動附屬醫院臨床專科集群發展。其中眼科中心年手術量1萬余例,白內障和眼底病手術量在全省三級綜合醫院中排名第一。生殖中心2001年至今,通過普通藥物治療及輔助生殖技術,共使35000余對難治性不孕夫婦擁有了健康的寶寶。同時,學校作為山東省基層衛生發展研究中心,承接大量全國醫改研究項目,積極為政府提供政策調研和決策咨詢。

七十載薪火傳承,七十載日新精進。濰坊醫學院將堅守醫學教育初心,貫徹“健康中國”發展戰略,對接經濟社會需求,聚焦全民小康生活,強化內涵建設,突出優勢特色,全面增強學校核心競爭力、區域影響力和可持續發展力,繼續為推進區域經濟社會和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來源:山東省教育廳政務新媒體“山東教育發布”(微信號:sdjyfb))
責任編輯:楊海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