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說
人悅其行,物暢其流。道路是重要的基礎設施,道路建設管理水平高低與市民的生活幸福指數息息相關。但一些工程工期一再拖延,施工變成“馬拉松”,廣受百姓詬病。既要高效完成工程,又要最大程度地減少對市民的干擾,應當在精細化管理上下功夫——
道路施工莫犯“拖延癥”
道路建設、管線更新是不折不扣的民生工程,把它辦好辦實,更好地服務城市發展,是逐步提升居民生活品質的題中應有之義。對于道路施工,“短暫的打擾,長久的便捷”是廣大群眾的共同期待,但一些道路工程的工期一拖再拖,施工變成“馬拉松”,還衍生出塵土擾民、半拉子工程等其他問題,飽受百姓詬病。
近年來,為了提升通行條件、更新地下管線,我市道路施工頻仍,正常的施工對市民生活造成一定影響在所難免,但一些道路施工中拖拉現象、監管不力等問題,也凸顯出城市建設者和管理者在精細化管理方面的短板。
建設單位施工對各種潛在問題認識不足、準備不到位,是導致工程拖延的重要原因之一。2021年10月,有市民向本報輿論監督熱線反映,城陽區天安路從2021年5月份開始施工,原計劃當年9月底完工,但到10月初路面還處于開挖狀態,且裸露沙土及施工車輛沿途撒漏,導致天安路沿線揚塵嚴重。本報刊發報道后,建設單位承諾,在2021年10月底前完成底層瀝青鋪設,就可解決路面揚塵問題。但2021年底,記者兩次回訪現場發現,該路面仍未實施硬化。對于工期一拖再拖,建設單位解釋說,前期是受到雨季的影響,后期則是由于新發現的管線需要遷移等問題,影響了施工進度。
凡事預則立。道路施工是系統工程,牽涉到的問題方方面面。在施工前,建設單位應當精細化地完善各項準備工作,擬定工期時要充分考慮到天氣、地上地下管線對施工可能造成的影響。針對管線的問題,需要建設單位積極與各責任單位對接,查勘現場,確定施工范圍內管線的具體數量和布局,明確管線遷建的各項細節,制定具體的遷建方案和時間表。只有事先把準備工作做好做細,才能順利推進工程進度,實現流程優化,避免在后期出現問題時手忙腳亂。
施工拖延長期存在并飽受詬病,暴露出城市建設系統某些環節的短板。就施工中頻繁遇到的管線遷移而言,城市管網龐大且錯綜復雜。各種管線的管理涉及規劃、建設、城市管理、行業管理等諸多部門,涉及的產權單位更不勝枚舉。而目前,全市管線設施的數據不夠完善,部分管線的空間布局也比較混亂,這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建設單位在施工前無法對施工區域的所有線纜設施心中有數。一家建設單位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在進行路面施工時,他們會通知相關管線單位到場標記線路實際走向,但即使這樣,意外情況也時有發生,影響施工進度。原因是一些管線年代久遠,數據不準確,或路況發生變化,相關單位掌握的位置也不一定準確。這就需要有關部門對各種管線進行系統地摸排,搭建數據庫,建立數據資源動態更新機制,實現管線數據信息的共建共享。
施工進程出現“虎頭蛇尾”的局面,更顯出一以貫之的部門監管之重要性。一項工程從開工建設,到竣工驗收、完工撤場,從頭到尾都應該監管到位,才能堵住建設進程中的諸多漏洞。2021年12月28日,有市民向本報輿論監督熱線反映,從2021年8月31日起,四流中支路北段路面封閉施工導致603路和364路調流,可施工圍擋都拆除十多天了,公交車還遲遲沒恢復。記者就道路恢復情況咨詢了李滄區城市建設管理局和交警部門,雙方均表示不了解施工進度,建議記者向公交或建設單位了解情況。記者從城運控股交運集團了解到,兩條公交線路還沒有回調,是因為施工方的工期從2021年9月底一直拖到現在。雖然路面現已回填,但施劃標線等收尾工作還沒有完成。施工方也坦言,工程涉及多條管線的鋪設,工程進度出現了問題,正積極和公交方面對接做好收尾工作。
“編筐編簍全在收口”,干任何事情都要一絲不茍。特別是在工程收尾階段,施工單位本應精益求精,該回填的及時回填,該清理的及時清理,不留任何施工缺憾,不埋任何安全隱患。而上級監管部門更應對工程推進緩慢、拖沓等不當行為及時糾正,避免擾民問題持續存在。因此,面對施工“留尾巴”現象,監管部門須增強責任意識,完善制度建設,通過加強日常巡查,對發現的問題限期整改,對施工監管有始有終,讓每個項目都能按時畫上圓滿的句號。
天下之大務,莫大于恤民。道路施工一頭連著城市的發展,一頭連著民意和民心,關乎百姓的日常生活,也考量著城市治理的水平。城市建設做得好不好,最終要用人民群眾的滿意度來衡量。面對施工給市民帶來的不便,建設單位應以人為本,做好施工精細化管理,竭盡所能減少施工對人民群眾生活的“打擾”;監管部門則要直面建設單位在施工中暴露的問題和民意需求,履行監督職能,遏制施工“拖延癥”,用實際行動為市民交上一張滿意的答卷。
責任編輯:程雪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