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月29日訊 2臺達芬奇微創心臟手術、3臺心臟不停跳搭橋手術,昨日,青大附院心外科主任楊蘇民連做5臺手術后,回到家已經是晚上10點多。本以為牛年可以至此“封刀”,然而今早5:17,正在熟睡的他接到了醫院電話,一名急診A型主動脈夾層患者需要手術。“看來心外科醫生的‘封刀’,有點難……”楊蘇民在朋友圈里寫道。疾病不會挑時節,隨時隨地都可能發生,心梗、“搭橋”的病人更是不能等,所以對于心外科醫生來說,需要五加二、白加黑全天候備戰。每一次看到病人轉危為安,就是楊蘇民最幸福的時刻。

五一、國慶、元旦、春節,這四大節日也是主動脈夾層的高發期。“翻翻國內同行的朋友圈,他們也都在做手術。”楊蘇民說,急性A型主動脈夾層手術等不得,因為血管破裂位置靠近心臟,如果不及時手術,80%患者會在兩周內死亡。從發病時間開始計算,每過一個小時死亡率就會提高1%。如果你問一名心外科手術醫生,通宵做完一臺手術后,最想做的一件事是什么?楊蘇民的回答代表了大部分心外醫生的心愿:沒人打擾,好好睡一天。
盡管如此,接到電話,他還是第一時間趕回醫院。今天上午8:00,一切術前準備就緒,青大附院市南院區麻醉科主任袁莉和手術醫生、手術室護士將患者從監護室接入手術室,8:20開始為病人麻醉,一個小時后,手術正式開始。這是一臺“大手術”,至少需要5-6個小時,病人的下半身需要停循環,手術名稱為全主動脈弓人工血管置換并支架象鼻手術、主動脈瓣和升主動脈置換和冠脈移植術。13:15,病人心臟復跳,手術前輸血科醫生協助分離的患者自身的血小板和血漿也重新回輸給患者,力求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
此時,楊蘇民又趕到隔壁手術室,操刀今天第二臺手術,這是從外地轉院來的急診患者。青大附院心外科共有188張床位,是膠東半島最大的心臟中心。“今天,還有好幾臺從外院轉過來不能等的急診手術,如果我們不接手,病人過年前后還能去哪求醫呢。”楊蘇民說。

2021年個人主刀手術量超過800臺,進入全國心外科醫生手術量前10,心外科手術量2266例,山東省領先。自2014年至今,共完成29臺心臟移植手術……在楊蘇民的仁心與精湛醫術下,一個個生命延續鮮活與精彩,碩果累累的成績是人后超凡的努力。
早在2014年,青大附院就成立了器官移植科,心臟移植項目也提上日程。那一年,已經在醫院心血管外科首屈一指的楊蘇民,義不容辭地帶領團隊啟動“問鼎心臟移植技術計劃”。為了掌握心臟移植手術的訣竅,楊蘇民幾乎全年無休,空閑時間便開始帶領團隊成員輾轉多地學習、觀摩。2015年2月,在上海國內唯一一家國際動物實驗室,楊蘇民團隊連續3天做了6例豬心臟移植手術,均獲得成功。為了接觸到最頂尖的心臟移植技術,2015年4月,楊蘇民遠赴美國休斯敦醫學中心學習。他當時的老師已經做了20多年的心臟移植和心肺移植手術。有一次為了把一臺高難度的心臟移植手術從頭看到尾,他連續48小時沒合眼。
在楊蘇民的腦海中,有兩個日子記憶深刻,分別是2016年4月19日和2021年12月19日。前者是他完成的青島首例心臟移植手術的日子,后一個則是他開展山東首例國產人工心臟植入術的日子。因為這兩種技術引入,意味著青島可以為更多終末期心衰患者帶來生的希望。
從晨光微露奮戰到夜深人靜,足未出醫院,萬家燈火里少了他們的身影,這些都是醫生的日常。楊蘇民說:“眼下,心外科還有116個病人,心外科監護室還有46個病人,看來又要過一個‘戰斗’的春節了。我們必會全力以赴,因為每一次就診都意味著生命的托付。”(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郭菁荔)
責任編輯:郝媛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