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正月初七開始,青島的不少漁民便出海捕撈了。由于冬季海上氣溫較低,目前收獲最多的就是養殖區的海蠣子。這幾天,不少市民趁著天氣不錯,趕到各漁港碼頭“嘗鮮”。 2月13日,記者在即墨區于溝村碼頭看到,漁民將剛上岸的海蠣子沖洗干凈,在碼頭上擺起長龍,開起了海蠣子“專賣場”,許多市民來到這里購買新年“第一鮮”。
一天約20萬斤海蠣子上岸
 “因為冬天的海蠣子是一年當中最鮮肥的時候,所以從初七開始便出海捕撈。虎年‘第一船’的海蠣子又肥又鮮。”即墨鰲山衛街道辦七溝村漁民于革福介紹,這個春節在家休息了10天左右,養足了精神,初七出海第一天就收獲頗豐。
于革福當天共捕撈了4000多斤海蠣子,本想著直接送到飯店,沒想到剛一上岸,就看到有不少自駕而來的市民。于革福趕緊把海蠣子擺在碼頭上供市民購買,在不到4個小時的時間里就銷售一空,于革福決定第二天再加大捕撈量。
“節后的海蠣子價格不貴,還是兩塊錢一斤,又肥又鮮,吃上一頓真是太過癮了。 ”昨天中午,記者在于溝村碼頭上看到,10多名漁民將剛剛上岸的海蠣子擺在碼頭上出售,許多市民正圍著挑選。 10多名漁民平均每名銷售5000斤左右,差不多半天的時間,就售出了5萬斤海蠣子。記者隨后在即墨神湯溝村和馮家河等漁港碼頭看到,這里也有不少漁民在現場銷售剛捕撈的海蠣子。即墨鰲山衛街道漁業辦相關負責人介紹,因為鰲山灣是青島最大的海蠣子養殖區,從初七開始每天約有20萬斤海蠣子上岸,除了運往青島市內和南方市場外,不少都是現場銷售。
嘗鮮開凌梭正當時
春節過后,隨著氣溫回升,島城沿海漁民開始陸續出海捕撈作業。記者在即墨東部幾個漁港碼頭探訪發現,不少漁民開始在近海養殖區收獲海蠣子、扇貝,還有少量下網捕撈的開凌梭。
漁民潘家民介紹,經過一個冬季的休眠,剛捕撈上來的開凌梭肉質肥厚,腹內雜物少,魚味醇正鮮美誘人,這些開凌梭都是通過在淺海下網捕撈上岸的。
節后漁民出海捕撈的魚類并不多,開凌梭也成了開春的“稀罕物”,盡管剛上岸的價格有些高,但還是很快就被搶光。漁民介紹,清明節過后,水溫慢慢升高,食物豐富,梭魚便開始進食,那時候再吃梭魚,肉就不像現在這么鮮了,所以現在正是吃梭魚的好時候。
市民李先生說,過節期間大魚大肉吃了不少,作為喜歡吃海鮮的青島人來說,節后能吃上本地新鮮的小海鮮,換換口味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觀海新聞/青島早報記者 康曉歡 攝影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