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障礙
人格障礙是指人格的一種畸形發(fā)展,形成了一種特有的、明顯偏離所處的社會文化背景、多數(shù)人不認可的一種認知行為模式。
人格特征的偏離,對環(huán)境適應不良,明顯干擾了來訪者社會和職業(yè)功能,導致其不能保持和諧的人際關系,難以適應社會生活。

病因
人格障礙的病因及發(fā)病機制迄今尚未完全闡明,一般認為在有遺傳因素的基礎上遭受環(huán)境有害因素的影響而形成。此外,童年生活經(jīng)歷對個體人格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教養(yǎng)方式不當是人格發(fā)育障礙的重要因素。好發(fā)于親屬中有精神障礙者、幼年有不良成長環(huán)境或早期創(chuàng)傷經(jīng)歷者,通常開始于童年或青少年時期。

強迫型人格障礙
過分疑慮及謹慎,常有不安全感,對實施的計劃反復檢查、核對,唯恐疏漏或差錯。
對細節(jié)、規(guī)則、條目、秩序、組織或表格過分關注,常拘泥細節(jié),猶豫不決,往往避免作出決定,否則感到焦慮不安。
完美主義,對任何事物都要求過高,以致影響了工作的完成。
道德感過強,謹小慎微,過分看重工作成效而不顧樂趣和人際關系。
過分迂腐,拘泥于社會習俗,缺乏創(chuàng)新和冒險精神。
刻板和固執(zhí),不合理地堅持要求他人嚴格按自己的方式行事。
焦慮(回避)型人格障礙
持續(xù)和泛化的緊張感與憂慮。
相信自己在社交上笨拙,沒有吸引力或不如別人。
在社交場合總過分擔心被人指責或拒絕。
除非肯定受人歡迎,否則不肯與他人打交道。
出于軀體安全感的需要,在生活風格上有許多限制,慣性地夸大日常處境中的潛在危險,而有回避某些活動的傾向。
對拒絕和批評過分敏感,由于擔心批評、指責或拒絕,回避與人密切交往的社交或職業(yè)活動。
依賴型人格障礙
請求或同意他人為自己生活中大多數(shù)重要的事做決定。
將自己的需求附屬于所依賴的人,過分順從他人的意志。
不愿意對所依賴的人提出即使是合理的要求,處處委曲求全。
由于過分害怕不能照顧自己,在獨處時總感到不舒服或無助。
沉陷于被關系親密的人所拋棄的恐懼之中。
沒有別人過分的建設和保證時,作出日常決定的能力很有限,總把自己看做無依無靠、無能的、缺乏精力的。

時刻關注人格障礙的群體,給予他們適當?shù)年P懷,才能讓這個世界更加和平安寧。(來源|青島市精神衛(wèi)生中心)
責任編輯: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