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什么是穿針心理?
很多人都有這樣的感覺:在做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時,越是害怕失敗,就越是容易失敗。
比如一些學生,平時成績非常優異,可一到考試就發揮失常,有的人甚至一走進考場,就會緊張得全身哆嗦,大腦一片空白。
這種人就是精神高度緊張,他們給自己設定的目標是只能成功,不能失敗;有的人甚至認為,一旦失敗了,自己就會從“神壇”跌落,成為別人的笑話……
在這樣強大的心理壓力下,失敗也就成了必然。
這就是心理學上所謂的“穿針心理”。
心理學家們曾做過這樣一個實驗:在給小小的縫衣針穿線的時候,你越是全神貫注地努力,線越不容易穿入。在科學界,這種現象被稱為“目的顫抖”,也叫“穿針心理”。

02.
有這樣一個典型案例:
瓦倫達是美國一個著名的“鋼索表演藝術家”,他技藝精湛,從來沒有出過事故。73歲那年他為了給自己人生旅途中留下一個具有歷史意義的紀念,決定在兩座20層樓高的大廈之間表演走鋼絲。
瓦倫達知道這一次上場的重要性:全場都是美國知名的人物,這一次成功不僅僅將奠定自己在演技界的地位,還會給演技團帶來前所未有的支持和利益。因而他從前一天開始就在心里琢磨了無數次。
演出開始了,這一次他沒有用保險繩。因為許多年以來他沒有出過錯誤,他有100%的把握不會出錯。但是,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當他剛剛走到鋼索中間,僅僅做了兩個難度并不大的動作之后,就發揮失常,不幸失足身亡。
事后,他的妻子說:“我就知道這次一定要出事。因為他在出場前就這樣不斷的說,‘這次太重要了,不能失敗’。”
從表現上看,很多失手都是偶然的,其實卻有其必然性。因為人有這樣一個弱點:越緊張越做不好。
03.
如何克服穿針心理?
1、不要在意別人的評價。
當我們做事時,如果過分在意他人的評價,那么心理就會出現緊張、焦躁的不安情緒。最正確的做法是,不考慮別人的看法,而是先做完再說,去體驗做一件事的樂趣,而不是在意別人的看法。
2、做好不成功的心理準備。
法拉第說過一句話:“拼命去換取成功,但不希望一定會成功,結果往往會成功。”很多人把它奉為成功的秘訣。當我們抱著一顆平常心做事時,腦海里就不會被各種欲望塞得滿滿的,身體反而也更輕松,更有精力好好做事。
3、保持一顆平常心。
生活中,有順境,也有逆境,但保持一顆平常心,就能讓自己無論在什么情況下、狀態下都會達到心理平衡,使自己的心態更加平穩,從而讓自己保持一個好的狀態應對生活瑣事。(來源 | 青島市精神衛生中心)
責任編輯: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