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場嘉賓
鄧學軍 青島27中學黨支部副書記、校長,教育戰線工作20年,中學一級教師,青島市德育工作先進個人,李滄區優秀教育工作者。
莊宗傳 青島安國路小學黨支部書記、校長,高級教師,市教育管理先進個人、區委優秀黨務工作者、區優秀教育工作者、職業道德標兵等榮譽稱號。
問題A:
因為兩巴掌孩子就跳樓?
最近網上一則新聞讓人看了揪心,一名14歲的中學生被媽媽在學校當眾扇耳光后,從五樓走廊跳下不治身亡。是孩子太脆弱還是家長太粗暴?管教孩子的時候是否還要考慮孩子的自尊心?
鄧學軍:孩子是父母一言一行塑造的充滿靈性和智慧的獨一無二的藝術品。孩子的外顯就是父母家庭教育的影子。我想這件事給我們兩個啟示:一是作為年輕的父母,我們在用愛心塑造未來的時候,一定要注重科學的家庭教育,做任何事要有度,要有底線,要保護好孩子的自尊心,要培養孩子的自律、自立、自信、自強的能力素養。要教給孩子“仁義禮智信”的做人準則。要培養孩子良好的心態和健康的心理。培養孩子要做好教育規劃而不是順其自然,要有“管”更要有“教”,“管”就是劃規矩,明底線,“教”就是指出路,教方法,“管教”就是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好習慣會讓孩子終生受益。
二是如果出現了以上類似情況,已經說明家庭教育出現問題,父母更應該引起重視,應該借助學校以及外力介入,按照教育規律和孩子成長規律,保持冷靜理智心態,采取冷處理,循序漸進,慢慢矯正問題,孩子就如同溫室里的花朵一樣,抗挫折能力太弱,經受不住突然的刺激,切勿激化矛盾,引發悲劇。
問題B:
如何讓厭學孩子重拾自信?
孩子上初二的時候開始厭學,身為家長該怎么樣讓孩子重拾自信?
鄧學軍:初二是所有孩子在中學時段的一段坎,學生面對很多挑戰。我想從以下幾個方面思考:一是要找準病因,精準施策。作為家長要多觀察,多與孩子交流,判斷原因所在。多主動與班主任及課任教師交流,找出真正的問題所在。
二是要多方協作,攻堅克難。與學校緊密聯系,針對不同情況的厭學,制定不同的策略方案,并在推進時適時修改,形成共同解決問題的團隊,而不是只有家長和孩子在痛苦中堅持。適當時候借助專業機構的心理干預,形成合力。請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努力在自己孩子身上落實“一生一策一方案”。三是幫助孩子確定目標,做好科學規劃,是幫助孩子重拾信心的關鍵。讓大目標在一個個小目標的實現中實現,讓孩子看到自己的努力有看得見的成果,這需要家長的陪伴。家庭以孩子為中心,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真正做到不是孩子一個人在成長,而是全家人都在成長。孩子的成長是在不斷反復中進行博弈,沒有長效藥,激發孩子的內驅力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讓孩子重拾自信是關鍵中的關鍵。
作為父母,要相信老師,堅定地支持老師,做好潤滑劑、催化劑,落實好后勤保障,才能夠讓孩子收獲更好地成長。
問題C:
孩子愛打游戲家長怎么辦?
孩子愛打游戲卻對學習提不起興趣,身為家長該怎么辦?
鄧學軍:年初爆發的新冠肺炎導致在春季開學無法進行,絕大多數學校進行了網上授課,很多學生由此接觸到了手機、電腦,閑暇之余慢慢喜歡上了打游戲,新學期開學后,有一大批孩子出現了大幅度成績下滑和厭學情況。作為教育工作者,我給家長以下建議:
一是斷其根源,消除接觸環境。游戲如同毒品一樣,作為未成年人,僅憑自身自控力無法抵御游戲的誘惑。消除掉一切接觸的源頭是最根本也是最有效的做法。在這件事上家長必須果斷并堅守,不要反復拉鋸。
二是尋找替代,更新新環境。游戲最大的危害是讓人生活在虛幻中,獨處在封閉環境中。作為父母,我們要反其道而行之,要帶著孩子到戶外去,通過運動,如:爬山、騎行、健身、球類等做好興趣轉移和替代,讓孩子在陽光和大汗淋漓中發泄暢快。多陪孩子參加高雅的音樂會,參觀各種博物館,參加各種研學和手工活動,在家里更新書庫,增加閱讀書目等。三是尋求學校及老師的幫助,通過學科學習和學校主題教育讓孩子能夠意識到游戲的危害性。從自身內心處戒掉游戲。
問題D:
該拿暴脾氣孩子怎么辦?
孩子今年上小學三年級,平時脾氣暴躁愛打人,為此同學家長和老師找過我好幾次,每次我訓斥他都能好一段時間,但過不了多久就又故伎重演,有什么辦法讓孩子告別“暴力”?
莊宗傳:首先,我不認同這位家長將孩子的這種行為定性為“暴力”,有以上行為的孩子往往與人交往的能力相對弱一些,玩伴比較少,容易“鉆牛角尖”,當他心中所承受的壓力達到一定程度時,如果沒有合適的發泄壓力的出口,就可能采用家長敘述中的方式來泄壓,也就是家長所說的“暴力”行為。糾正孩子的這種行為,一是要站在孩子的角度,經常與孩子進行平等的交流,在與孩子交流時,如果孩子情緒比較激動,家長要“感同身受”,讓孩子把心中“怨氣”發泄出來,然后再心平氣和的加以引導,一定不要以高高在上的家長的身份一味的訓斥孩子,這樣反而增加了孩子心中的“怨氣”,造成孩子會找相對比他弱小的同學或朋友發泄。二是要經常帶孩子參加體育鍛煉,如跑步、爬山、球類、棋類等親子運動,一方面增加親子關系,另一方面也能釋放孩子的壓力和磨練孩子暴躁的性格。三是要營造和諧、溫馨的家庭氛圍,潛移默化的平和孩子急躁的性格。
問題E:
父母該如何處理二孩關系?
每次老大和老二打架,媽媽都會說:“你大就要讓著妹妹”,結果說了之后老大情緒更加激動,父母該如何處理二孩關系?
莊宗傳:隨著二胎政策的實施,如何處理二孩之間的關系,是父母比較頭痛的一件事。對于老大,原本處于家庭的核心,是集萬千寵愛于一身,但隨著老二的出生,父母的關注點大部分會遷移到老二身上,會讓老大產生“媽媽不管我了、爸爸不愛我了”的失落感,而形成這一切正是因為老二的出生,所以,老大會將這種失落感遷怒到老二身上,并在聽到媽媽說“你大就要讓著妹妹”時,情緒更加失控。父母如何處理二孩關系,我有以下建議:一是父母要盡量平等的對待兩個孩子,包括像親密的擁抱、分發孩子喜歡的零食、玩具等,讓老大感覺到爸爸、媽媽還像原來一樣愛他,盡量減少老大的失落感;二是當老大關注到父母更多的照顧老二時,可以與其交流;“我們都要關注弱小,弟弟或妹妹現在還很弱小,需要更多照顧,你小的時候,爸爸媽媽也是這樣照顧你的,現在你已經長大了,能夠照顧好自己,爸爸媽媽非常的高興。”這樣逐步地培養孩子成長的榮譽感;三是要讓老大參與到照顧老二的過程中,如分發食物、玩具、疊衣服等,讓老大產生我能幫家長照顧弟弟妹妹的自豪感。
問題F:
家長該支持孩子養寵物嗎?
孩子喜歡小動物,青蛙、小刺猬、小兔子他都養過,現在又想養只小狗,說實話我不喜歡小動物,我該支持孩子養寵物嗎?
莊宗傳:我認為,孩子喜歡飼養小動物家長應該支持,合理的飼養小動物對孩子行為習慣甚至形成正確的“三觀”都會有幫助,所以我希望家長支持孩子合理的飼養小動物,對于孩子飼養小動物的好處我不再贅述,網上有很多敘述。我在孩子飼養小動物的過程中,建議家長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指導:一是要做好防疫工作;二是在孩子飼養小動物前與其定下“協議”,包括如果要飼養小動物,必須自己獨立飼養,喂食、清理衛生等自己完成,不能依賴父母幫著飼養;要注意做好自己的健康防護等等;三是既然孩子喜歡做的事,所以一定要督促孩子寫好飼養小動物的觀察記錄,觀察記錄可以包含圖片、動物的習性、動作、成長的變化等的描寫、飼養心得、生命感悟等,做記錄時要用專門的記錄本或專門的電子檔案,并注意保存,這將是孩子成長過程中一筆寶貴的財富。(觀海新聞/青島早報記者 宋振濤)
責任編輯:楊海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