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度泥塑,這一古老的民間藝術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2018年6月,古峴鎮八里莊村出土了一組彩色陶俑,包括侍俑和車馬出行俑共30余件,進一步證明了: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漢時期,平度民間泥塑的技藝就已十分成熟了。直到上世紀八十年代,平度地域,從事泥塑的業戶主要分布在靠近高密的南部幾個鄉村,主要生產老虎、猴子、獅子、公雞、兔子、小鳥等會發出叫聲的泥玩具,每年春節期間上市趕集,賣給孩子們供正月玩耍。該技藝于2015年被列入青島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傳統藝術是中華魂,民族根。建設美麗鄉村、振興美麗鄉村,離不開對民族傳統和特色的傳承,這是根基和生命力。平度市民間藝術家協會,以泥為筆,竭盡全力傳承泥塑藝術,延伸文化根脈,留住“鄉愁”寄托——
作品展示
平度泥塑一般選用來自平度各地黑的、黃的、紅的、粘性大、細膩的土料,原料綠色環保。又在傳統泥塑基礎上進行不斷創新,賦予泥塑時代氣息,擴大塑造空間,以動物、人物,古典、現代的藝術形象,反映時代特色。近年來,創作的《農民政策喜事多》、《快樂的山歌》、《這邊風景獨好》等作品在社會和文藝界產生較大影響。傳統題材的泥塑作品,如“彌勒佛”、“鐘馗”及《西游記》人物等象征吉祥如意,已成為人們喜歡的文創產品。
平度泥塑代表性傳承人有東閣街道大十里堡高杰、蓼蘭鎮荊寶海、白沙河街道金振庸等,他們在傳統泥塑的基礎上進行不斷創新,賦予泥塑以時代氣息,其作品成為人們喜聞樂見的文創產品。其中,高杰于2011年榮獲山東省第四屆“十大民間工藝美術大師”稱號,2012年獲山東省首批“齊魯文化之星”稱號,其代表作2012年獲山東省“泰山文藝獎”一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