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撫今追昔,那些義無反顧投身血雨腥風、保家衛國的革命前輩越發令人敬佩。為銘記那場震撼世界、意義非凡的戰爭,弘揚當年保家衛國、不怕犧牲的中國人民志愿軍英雄事跡和革命精神,緬懷為國家尊嚴和世界和平流血犧牲的革命前輩,歌頌最可愛的人,從今天起,青島早報聯合青島市退役軍人事務局推出“抗美援朝老兵回憶錄”系列報道。激勵我們銘記歷史,拼搏奮進,傳承精神,教育后人。
70年前那個穿著軍裝、挺拔帥氣的青年志愿軍戰士,如今已是滿頭白發的九旬老人。而那段戰火紛飛的崢嶸歲月,卻依然在這位戰斗英雄的心里揮之不去。每年的中國人民志愿軍赴朝參戰紀念日,曾經參加過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的王國祥,便將自己珍藏如寶的老照片拿出來,回憶當年經歷過的一次次慘烈戰斗。10月17日,早報記者在青島軍休二中心見到了90歲高齡的王國祥,他講起當年的戰爭經歷,如同發生在昨日,歷歷在目。
講述:
在上甘嶺挖坑道死守陣地
1930年出生的王國祥,1945年參軍,經歷過多少大大小小戰斗,已經記不清了。當時他只是一名15歲少年。在解放戰爭中,一次他和戰友在強渡黃河參加解放中原的任務時,遭遇了敵人的空襲。因為從小水性好,他和戰友們拼盡全力,頭頂冒著敵人的炮火,在黃河里游出一里多地,死里逃生戰斗到最后。 “后來全國解放了,又參加了抗美援朝上甘嶺戰役。”提起赴朝作戰,王國祥老人回憶說。
1951年,當時21歲的王國祥換上了志愿軍軍裝,跨過鴨綠江,來到了朝鮮。讓這位身經百戰的英雄沒想到的是,這里的戰場條件比解放戰爭還要艱苦。“用了很長的時間,在上甘嶺地區的五圣山挖坑道,修筑工事。要知道,這個高地上全是石頭山,要想在這里挖坑道非常困難。但志愿軍戰士硬是在石頭山上挖出了一個個深坑道,構建起了易守難攻的戰斗掩體。 ”王國祥老人回憶,從修建工事到戰斗勝利,他們志愿軍戰士一直死守這個高地,沒有一絲退縮。而敵人出動的兵力是我們的數倍之多,天天都用重火力炮轟炸。
當時,王國祥作為司令部電臺的隊長,擔負著炮陣地信息數據和各種情報的傳輸任務,肩上的任務很重。那段日子,王國祥在坑道里除了正常值班,還主動擔負起運輸傷病員的任務。他說,有一天深夜,敵人突然對我軍陣地發起攻擊,在我軍一輪炮火轟炸后,志愿軍戰士短兵相接奮力打退了敵人的進攻。這時,王國祥發現有戰友負傷,于是他和幾名同志一起,冒著敵人的槍林彈雨,抬起擔架將傷員護送到后方野戰醫院,接著又繼續回到坑道堅守陣地。
那場慘烈的戰斗,雖然已經過去了近70年,但在王國祥心里,每天都像過電影一樣,十分清晰地再現著那一幕幕慘烈的場景。
難忘:
幾十個戰士合吃半個蘋果
“《上甘嶺》電影里演的很多都是真實的故事,當時我們看了電影,都哭成了淚人。像‘一個蘋果’的故事,都親身經歷過。 ”王國祥說。
“蘋果是后方支援的,保障人員冒著炮火送到了陣地上,所以大家都很珍惜。每個連隊分到的蘋果等慰問品數量不多,戰友們都是你推我讓,誰也不主動去吃。最后還是連長下了命令,讓大家拿著蘋果,像擊鼓傳球一樣,傳到誰手里就吃上一口。沒想到傳了一圈,幾十名戰士連一個蘋果也沒吃完,最后還剩下了一大半。有的戰士基本上就是聞了聞,有的只是咬了一小口,就讓給了下面的戰友。 ”王國祥感動地說。
王國祥說,蘋果,在那種慘酷的環境,能讓我們志愿軍戰士緊緊團結在一起,感覺到特別溫暖,這就是我們能打勝仗的原因之一。他講述,上甘嶺的條件非常艱苦,坑道內最為嚴重的就是水源的短缺。當時,類似于一個蘋果的故事幾乎時時刻刻在上演。
最讓王國祥老人難以忘記的經歷是缺水。 “開始我軍與敵軍共同一個飲水源,就是五圣山陣地下的一條小河。后來,五圣山陣地通往我軍后方的保障補給通道全部被敵人的重炮封鎖住了。唯一的水源也沒有了。 ”
長期的堅守陣地,后來坑道與后方的聯系也讓敵人割斷了。 《上甘嶺》電影里提到了蘋果的故事,但沒有提到真實發生的喝尿維持生命的事情。
至今,90歲高齡的王國祥依然清楚地記得,由于坑道陣地缺水,就連尿液都顯得非常珍貴。戰友們的小便每次都會存放在一個石坑內,等沉淀后解渴救命。最讓人感動的是,連這沉淀后的小便,戰友們也都不舍得喝,最后還要讓給最需要的傷員。雖然不衛生,但在那種慘酷的戰爭環境下,能維持生命,就能堅持到最后的勝利。
慘烈:
戰友牙咬通信電線傳遞情報
“我經歷了大大小小上百場戰斗,上甘嶺戰役是最殘酷、最激烈的。在五圣山陣地堅守的那段時間,慘烈的場景至今難以忘記。因為我負責電臺,明白通信工作對戰爭的勝利意識著什么。在這時期,也親眼看到了許多戰友冒著敵人的炮火,舍生忘死的場面。有一段時間,由于敵人的重火力炮過于密集,我軍的通信電線經常被炸斷,需要及時接通,才能保證打勝仗。 ”
“有一次,通信線路又一次被炮火炸斷后,志愿軍一名通信科長帶著一名戰士,不顧敵人的炮火,沖到了前線,找到炸斷的通信線后,為了節省時間,及時把陣地的信息傳達到位,他干脆用牙咬住通信線,保障了通信暢通......敵人的裝備好,想迅速拿下上甘嶺陣地,好讓他們的機械化部隊直接通過,我們就發揮團結堅守、夜戰等優勢,死守陣地。”王國祥講到這里,激動得已經說不下去了。像這樣的場景,在那個戰爭年代,老人經歷的太多太多。
王國祥說,還有一次,由于我軍的陣地工事堅固,氣急敗壞的敵人長期攻不下來,便調來重型機械,試圖從我軍陣地挖出一條通道進行突襲。被發現后,我軍將計就計,等敵人快挖通時展開集中射擊,將敵人全部消滅。就這樣,在上甘嶺戰役中,王國祥和志愿軍們打退了敵人的一次次沖鋒,取得了最終的勝利。
新聞延伸
他與黃繼光同屬一個連隊
王國祥1945年11月入伍,參加過淮海戰役、渡江戰役,解放江西、福建、兩廣以及四川剿匪的戰役。
1951年7月,王國祥參加抗美援朝戰爭,并參加了第五次戰役。在著名的上甘嶺戰役,王國祥與一級戰斗英雄黃繼光所屬同一個連隊,參加各類戰斗10多次。王國祥抗美援朝回國后,先后任海軍青島基地情報處參謀,東海艦隊舟山基地潛艇艇長、北海艦隊干部輪訓大隊三中隊中隊長等職務。1980年8月王國祥離休,安置到青島市原軍休二所,1988年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勝利功勛榮譽章。現在為青島市軍休二中心離休干部。
記者手記
老兵淡化病痛令人動容
硝煙早已散盡,槍膛也已發涼。但人們對抗美援朝那段崢嶸激情歲月的追憶和回味,對志愿軍戰士的熱愛與崇敬,對犧牲烈士的祭奠與緬懷,從未停止。采訪中,許多細節令記者感動。
說起一級戰斗英雄黃繼光時,王國祥老人十分激動。他和黃繼光同在一個部隊,當時他是一名連級干部,黃繼光是營部的一名通信員,在連隊,他們經常見面。在過去的幾十年里,黃繼光堵槍眼炸碉堡的英雄事跡,他不知道講過多少遍,成為教育后輩生動的教材。
表面上看,已經90歲高齡的王國祥,走起路來依然雷厲風行,當年的軍人風骨依然存在。但實際上,因為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很多個日日夜夜都是在零下20多度、陰冷潮濕的坑道里度過的,有時食物供應不上,他們只能一口雪或一口冷水就著一口炒面充饑。長期食用炒面,讓王國祥和許多戰友一樣,患上了嚴重的胃潰瘍。從部隊退下來后,病情加重,經過手術將大部分胃切除,每天都在忍受著病痛的折磨。但對此老人卻一再強調,不要把這些事寫進報道里。他說,他這些病痛比起戰爭時期的慘烈,算不了什么,不值得一提。(觀海新聞/青島早報記者 康曉歡/文圖 )
90歲抗美援朝英雄講述黃繼光的故事。 視頻剪輯/寧婧
責任編輯:單蓓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