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有的人,或許真的不是和我們生活在同一個世界里面的。
比如昨天刷上熱搜的那個深圳拆二代。
他家里有7棟房子收租,是繼承父母的房產,隨著深圳的房價水漲船高,他靠這些房子,每個月可以收租60萬。
但是他覺得人生沒有意義,為了體驗生活,尋找生命的真諦,他選擇當一名出租車司機。
現在,他感覺自己的生活很充實,每天都有事情做,雖然不缺錢,但是精神上有了依托。
這個小伙的故事在網上刷屏之后,網友們紛紛表示羨慕和酸哭了。
這也并不是個例,隨著經濟的發展,有錢人越來越多,而像這樣藏在我們身邊的“隱形富豪”,也越來越多。
1、比如山西有一個小伙在某小區當保安,每天兢兢業業上班,拿著2300每月的微薄工資。
然而人們發現,這個小伙很不一般,他抽的煙,是一般人根本消費不起的華子。
而更讓人震驚的是,這名小伙的座駕是一臺保時捷帕拉梅拉,價格有130萬元。
面對質疑,小伙很坦誠地說:我就是來體驗生活的。
2、除此之外,還有在廣州賣鴨肉飯的大叔。
在他的店子里面,鴨肉 +青菜+鴨湯,還加無限續飯,僅僅只要12元。
記者問他:“你為什么能賣那么便宜啊?掙得一定很少吧。”
老板笑著說:“掙得少,但是我生活得很開心。因為我有十棟房子收租。”
大叔還說,他買了寶馬專門用來裝菜送貨,自己非常享受這種簡單而又快樂的生活。
3、還有在上海當清潔工的阿姨。
在上海,有個創業公司的資金鏈斷裂了,眼看就要關門的時候,公司里一個清潔工阿姨拿出600萬給公司完成了融資,挽救公司于水火之中。
阿姨投資的理由也很簡單,她說就喜歡公司的氛圍,希望大家都不要走。
4、還有某燒餅攤大爺,他白天在灶前賣燒餅,晚上回到幾百平的房子里面喝紅酒。
我們的生活中藏著太多的“隱形富豪”,我們出來工作,是迫于無奈,生活所逼,而他們出來工作,只是生活太枯燥,出來尋找簡單快樂的生活而已。
02
人和人之間是不同的,有的人為了生計,不得不疲于奔命,甚至要打幾份工,而有的人出來只是為了體驗生活,享受簡單又美好的生活,不求賺錢。
然而,后面這種人就總是喜歡勸前面的人想開一點,覺得賺錢不重要,要去享受生活,生命應該活得更有意義。
他們總是說,不要只知道賺錢,不要急著買房,應該去追尋更重要的東西,不要被物質和金錢束縛,要去追尋更有意義的東西,豁達、看開一點,不要被眼前俗氣的東西蒙蔽。
比如身居高位,賺錢毫不費力的高曉松,他呼喚:生活不止是眼前的茍且,還有詩和遠方。
比如排名富豪榜,曾經的地產大佬王石,他說:現在的年輕人都太急躁了,整天只想著賺錢,應該把精力更多地放到公益或者探險上去。
可是我想說的是,不是人人都有這個資本的。
溫飽問題都沒有解決,談什么詩與遠方?
說白了,那些把上班當體驗的人,他們想任性就任性,想不去上班就不去上班,只是因為他們有任性的資本,而我們普通人如果跟隨他們的腳步,馬上就會遭遇生活的毒打。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所有一切優雅、體面的背后,都是因為他可以卸下身上的經濟壓力,有機會、有資本去守護一個理想的東西。
03
試想一下,在現實生活中,如果朝不保夕,這個月湊不出下個月的房租,談何從容不迫、歲月靜好?
所以,說到底,能夠去體驗生活,能夠去安然享受,是建立在一定的經濟基礎之上的。
心理學上有一個詞,叫“管窺效應”,人們會把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到眼前狹窄范圍內最緊急的事情,從而看不到更遠一點的東西。
有這樣一個嘲笑“窮人思維”的典故相信大家都知道。
一個富人送給窮人一頭牛,窮人滿懷希望開始奮斗,期待牛可以生出小牛。
可牛要吃草,人要吃飯,日子過得很艱難。
于是,窮人決定把牛賣了,買了幾只羊,吃了一只,剩下的來生小羊。可小羊遲遲沒有生下來,日子又變得艱難了。
窮人又把羊賣了,換成雞。想讓雞生蛋賺錢為生,但是日子依舊沒有改變,最后窮人只好把雞也殺了,他還是淪為一個窮人。
于是,他們嘲笑說,你看,這就是窮人思維,他們目前短淺,茍且偷生,就該窮一輩子。
可是他們忘了,那些饑餓難耐的日子,那些吃不飽飯的日子,如果要一直等到牛生出小牛,恐怕他們早就餓死了。
為了活下去,他們只能不斷把牛換成羊,把羊換成雞,這就好像富人和你說未來可以賺大錢,但是窮人眼前要面對的是明天吃什么,怎么活下去。
04
很多時候,我們總是笑別人活得不夠通透,沒有長遠的思維,生活沒有意義,只知道埋頭賺錢,一身銅臭味,可是我們恰恰忘了,不是人人都擁有自己一樣的資本。
這個世界是割裂的,有的人出入五星級酒店,用著昂貴的奢侈品,而有的人還在為一塊錢勞累奔波。
有的人不用為生計發愁,出來工作只是體驗生活,而有的人,那一份工作,就是他的全部。
有的人,可以有更多的時間思考人生,享受生活,去體會生命的意義是什么,而有的人,只是疲于奔命,他最大的愿望就是活下去。
人與人之間是真的不同,月亮和六便士,有人會抬頭看夜空中最美的月亮,而有的人會義無反顧撿起那6便士,這并沒有高貴之分,只是每個人基于自己的情況做出選擇而已。
世人慌慌張張,不過圖碎銀幾兩。可偏偏這碎銀幾兩,能解萬般惆悵。
看到別人慌慌張張,不要嫌他們姿勢不夠優雅,也不要覺得他們活得不夠通透,像看客一樣去指點他們的生活。
你只是比他們更幸運罷了。
真的。
你只是比較幸運而已。
你同意作者的觀點嗎?面對深圳的“拆二代”你想說點什么?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責任編輯: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