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島日報2020年20月26日7版
馬上、弦上、路上,欒樹自在
養馬做音樂兩不誤 未來十年計劃做十張新唱片

這個國慶節,欒樹意氣風發,在音樂、馬術兩個領域齊頭并進。十月份他剛剛在河北衡水參加了2020中國馬術節,緊接著把自己創作的單曲《自在·滋味》帶回了青島,而在疫情防控常態化后的北京首場大型交響樂演出“樂起仲夏夜”中,他和中央音樂學院的老同學、北京交響樂團藝術總監李飚合作,完成了北交今年首場無現場觀眾的線上音樂會演出。近年來,欒樹不斷在世界各地游走,他是第一批玩手碟的音樂人,是第一批進入殿堂的華語搖滾音樂人,他時而為馮小剛創作電影配樂,也推出了個人作品黑膠合集,還把個人音樂會“欒樹和他的朋友們”帶到了青島。而在馬場上,欒樹也是傳奇式的人物,三十年來他帶著眾多明星感受養馬、騎馬的樂趣,從無到有組織了國內大型馬術比賽。弦上傳情,馬場馳騁,欒樹體驗中年生活的自在和舒展。
也古典,也流行
1981年,12歲的欒樹考入中央音樂學院附中,離開青島開啟了他的音樂傳奇。樂迷熟知的是他在黑豹時代和個人音樂創作時代,而不熟悉的是他在中央音樂學院接受的古典小號的科班教育;今年七月,欒樹與北京交響樂團合作自己的《媽媽》《分享》兩個作品。北交新任藝術總監李飚是欒樹在中央音樂學院的同學,也是世界頂級打擊樂藝術家。在北京中山音樂堂的演出讓欒樹感觸頗深,“我們面前的觀眾席一個人也沒有,缺乏和觀眾的互動和交流,感覺怪怪的,但是你也要適應:疫情讓時空拉得要多遠有多遠,要多近也有多近。”
國慶節期間,欒樹回青島參加了好友立波策劃的黑膠唱片《即墨十三月》的首發儀式,他表示,自己特別鐘情于黑膠唱片這種藝術形式,“聽說中唱集團的黑膠流水線已經投產了,這是大喜事。我對黑膠情有獨鐘,我經歷了模擬年代到數字時代,希望能夠嘗試一下回歸傳統,做原汁原味的黑膠,這是一個富有音樂文化的路子,能夠創造出優秀的原創音樂作品。”
作為華語搖滾樂的殿堂級人物之一,欒樹自1991年加入黑豹樂隊之后創作力爆發,專輯《光芒之神》迄今也是各大樂評人津津樂道的經典。而離開黑豹后,欒樹一面養馬,一面繼續自己的音樂事業;疫情期間欒樹一直在做自己的新唱片,他還設計了一個音樂大篷車,“這是一個能夠錄音的車,我計劃一邊開車一邊采風,有好的音樂內容直接錄下來,直接進行制作,我要逼著自己做,在路上就能完成視頻音頻,像是對音色進行特殊處理之類的工作發回北京的工作室。”
走遍世界,完成夢想
近年來欒樹走遍世界各地,不斷接觸各地的特色音樂,像是在歐洲的旅程就讓他早早發現了手碟的特殊音色,“我去的地方大部分比較邊緣一點,這些采風歷程給我很多沒有聽過的旋律和音色,我做了個資料庫把這些音樂收集起來。未來的十年當中,我想通過采風在祖國的大江南北收集讓自己感動的音樂,希望能夠完成十張中國的世界音樂專輯,《World Music in China》。”
近年來青島原創音樂事業迅速發展,欒樹此次回青,特意參觀了位于即墨古城的十三月民謠家錄音棚,“我特別高興。我跟十三月老板盧中強說,以后我也不著急了,回青島可以帶著工作回來了。青島環境非常好,有那個氛圍,我在泉州也有工作室,也非常好,不過回青島感覺完全不一樣。有了這里的錄音棚,我完全可以和幾個樂手用五六天就把錄音錄完了,一邊玩一邊工作,這是特別爽的事情。”欒樹介紹,錄音棚硬件重要,更重要的是錄音師的培養,對于原創音樂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錄音師太難培養了,不要說成功的錄音師,光是培養一個能夠支撐起前期工作的錄音師就已經非常難了:他要懂得聲場,懂得設備,懂得連接,他要對麥克風和音箱有研究,這是非常復雜的。還有后期混音師,在讀大學的時候就跟讀醫學一樣,培養過程特別長,知識特別全面。設備固然重要,你得有人;把一個錄音棚往對的方向用,它的聲音就會越用越好。”
國慶期間,欒樹還跟于謙一起在河北衡水組織舉辦了中國年青馬大賽,這也是2020中國馬術節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年青馬大賽一個賽季點擊率超過1.2億,熱度很高,吸引了很多年輕觀眾關注,這也是因為于謙的明星效應。”自1994年投身養馬事業后,欒樹對馬的情感非同尋常,“我和馬在一起三十年,這個動物、這項運動融入我的生活中去,它給我多少感動沒法用一兩句話來總結。”欒樹和于謙、馬未都、吳京、孫越等明星聯合創辦的“大謙世界明星馬主團”也是國內聲勢最大的馬主團體,于謙特意寫了一本《玩兒》,用大量篇幅記錄自己養馬的心路歷程;欒樹希望未來有空能像于謙一樣把自己的經歷記錄下來,“跟更多人分享養馬的心得”。(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米荊玉)
責任編輯:李婧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