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語】
鐘靈毓秀的齊魯大地上,蘊含著豐富的手造產業,種類豐富、品質上乘,如同一座令人目眩的傳統手工藝寶庫。山東的岱青海藍間沉淀著文化,一陶一瓦里都藏著故事,膠東手造更是山東手造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青島貝雕、煙臺銀壺、濰坊風箏、威海大花餑餑、日照黑陶……一方水土養一方風物,膠東地區擁有33家“山東手造·優選100”首批“山東手造”優質單位,一針一線、一釘一鉚都寫滿了膠東文化的傳承,為手造產業注入獨特的靈魂……“膠東手造”從歲月沉淀走來,串聯起文化傳承的針腳,也蘊含著產業發展的新活力。
關于“山東手造”,聽聽大咖們怎么說。
本期我們采訪到的是山東手造·威海中心項目總經理,威海電廣文旅主任李文超,聽他講述對于山東手造以及手造文化產業的見解。
李文超
山東手造·威海中心項目總經理,威海電廣文旅主任

造型多樣、寓意豐富的威海花餑餑、鐫刻時光的魯繡、代表匠人精神的漁具與海洋食品,“精雕細琢”的葫蘆彩雕……威海這顆依偎在黃海邊上的文化明珠,擁有著極具地方特色的傳統手造工藝,這不僅是代代相守的傳承,同樣也是山東手造生動的文化符號。
2022年11月22日,“山東手造·威海中心”啟用,作為落實“山東手造”威海推進工程的重要標志性工作,該中心成為威海發展手造產業的重要平臺,是“山東手造”威海推進工程的重要載體,集文化交流、文創展示、沉浸體驗、精品售賣等于一體。緊密圍繞“政府政策引導+產業市場化運作”的首要原則,2022年,威海實施了26項重點文化創意產業項目,手造在各種產業結構所占的經濟比重持續上升,在全省經濟發展所占的比重也逐步增長,極大的推動了經濟的發展,形成獨樹一幟的“威海手造品牌”。
隨著山東手造全面起勢,“八大名繡”之一的魯繡,千錘萬鑿的錫鑲,一針一線融合匠心的膠東婚服,西洋參、融合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的漁具……各種特色膠東手造精品匯聚一堂,膠東手造作為山東手造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立足于齊魯大地原有的文化資源稟賦,著眼于發揮傳統手工藝資源優勢,汲古融今,憑借濃郁的傳統優秀文化底蘊,還有久負盛名的高超技藝,助推膠東手造成為造福百姓、叫響品牌、撬動產業的新名片,膠東手造帶著歲月沉淀之美,正以更加親和的方式走出深閨。
在手造的傳承與發展方面,個人認為,手藝也是守藝,只有守住傳統文化的底蘊,才能實現歷史長河中綿延不絕的傳承。傳統手造工藝是地方文化和歷史底蘊的凝結,具有地域性和多樣性等特點,它是一個地區或民族的文化特征,是人類文化多樣性的重要表現。威海通過實施手造文化戰略,堅持“兩創”理念、不斷挖掘和開發符合市場要素及現代審美的“威海新國貨”,持續的壯大了當地文化和旅游資源,手造產品讓威海文化企業“走出去”的步伐不斷加快,輻射整個膠東半島,文化和貿易交流讓威海以及膠東半島的優秀手造傳統文化越來越被大眾甚至世界認可。(智慧青島記者 徐琳倩)
責任編輯:張慕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