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0月27日訊 在城市的車水馬龍中,有一群地下工作者:他們像是一群候鳥,駕駛著鋼鐵長龍,從城市的這一頭遷徙到城市的那一頭,周而復始,陪伴著青島一同成長。這群地下工作者就是地鐵電客車司機。
在近日結束的山東省城市公共交通運輸行業“最美駕駛員”評選活動中,青島地鐵運營分公司運營一中心的周振東和三中心的李明榮獲2020年度山東省城市公共交通運輸行業“最美駕駛員”稱號。
周振東:“最美地鐵線”的“最美駕駛員”
“乘客選擇地鐵,是將安全托付給了我們,我們要恪守承諾,守住這份信任。”面對“安全細節分毫不能差,責任使命始終扛在肩”的行車工作,2016年入職青島地鐵的周振東始終秉持著“安全第一”的工作方針。日常工作中,他以精湛的駕駛技術、良好的職業素養贏得了身邊同事的尊重。很長一段時間里,他駕駛著被譽為“最美地鐵線”的11號線,為沿線市民的出行提速,為青島這座美麗的海濱城市增添色彩。四年來,他開行列車2900列次,執行手指口呼32萬次,安全公里數達10萬公里,正點率100%,每一次作業都嚴格做到動作標準,整齊劃一,四年來安全駕駛零事故。
周振東先后參與了11號線、1號線前期籌備工作。動調期間,人員、線路環境復雜,天氣多變,時而頭頂烈日,時而傾盆大雨,經常不能按時就餐,條件異常艱苦.但他把這些艱苦條件化為動力,認真執行每一次的動調任務。關鍵時刻勇于亮劍是周振東身上諸多的閃光標簽之一。一次高速調試中,他發現軌行區異常,他憑借著豐富的行車經驗與強大的心理素質,在危急時刻采取緊急停車措施,避免安全事件發生。他在擔任指導司機期間,接到司機報告稱正線有一根電纜嚴重侵限,他第一時間與司機聯控,詢問現場情況,與多部門進行溝通,同時按照調度組織對小交路、站前折返及反方向運行列車司機進行指導。作為事件一個默默無聞的“指揮者”,保障了正線安全平穩運營。
轉線至1號線后,周振東跟隨廠家人員學習車輛、信號方面知識,通宵制作專業課件PPT,目的就是夯實新司機的業務基礎,為1號線培養出一批批優秀的電客車司機。他常對新司機說,認真工作有三個條件——多觀察、多吃苦、多研究。
培訓中,他積極幫助轉線司機適應新環境,將自身工作經驗與 1號線內容相結合,不斷豐富培訓形式,他利用午休時間前往現場錄制視頻,利用大休時間為車隊薄弱人員“補課”。面對新司機的各類專業問題,他總是認真講解;面對復雜的電器知識,他總是刻苦鉆研,時刻走在知識的前沿。這孜孜不倦的學習精神,反映出青島地鐵乘務人良好的工作態度,也為青島地鐵安全行駛提供了有力保障。
李明:新青年的“老司機”經歷
李明是青島地鐵3號線的一名電客車司機,也是一位標準的“90后”新青年。自2014年入職青島地鐵至今,累計安全駕駛里程超過12萬公里,不僅見證了3號線1500多個日夜的安全運營,也見證了青島地鐵線網的逐步形成。
每逢重大活動、惡劣天氣、節假日,總能看到李明的身影,他總是將困難留給自己,將與家人團圓團聚的機會留給別人,遇到困難不退縮、不畏懼、勇當先鋒,是隊伍里大家公認的“排頭兵”。2015年8月,李明作為新上崗電客車司機,面對年底必須開通3號線北段的“軍令”,他迎難而上,積極參與到北段調試及試運行工作中。2016年5月,3號線南段進入緊張的調試籌備期,從南段調試籌備到列車熱滑過軌,再到調試完成至試運行,他始終戰斗在一線,不僅為3號線南段的順利開通做出了貢獻,也為他日后的工作積累了經驗。2019年8月臺風利奇馬登陸青島,作為班組骨干的他主動提出利用休息時間前往正線保障運營,風雨之中他提前抵達保障地點,為確保列車正常運行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狹小的司機室承載著上千名乘客的安全,任何細節的疏忽都可能影響服務質量。為此李明給自己梳理了精益求精的目標,勤學苦練提升自身駕駛水平,日常工作中抓住每一次提升自己的機會,利用平峰時段進行手動駕駛練習,在試車線常常出現他操練的身影。他認真學習規章制度、車輛相關知識,作為“老師傅”的李明還時常與同事們交流經驗,不論車輛系統還是信號原理,遇到不清楚、不理解的,他總會刨根問底,一定要把問題研究透徹,勤學好問成為同事們對他的第一印象。
如今,李明作為車隊業務骨干承擔起了培養新學員的任務,無私地向他們傳授業務技巧及答疑解惑。經過多批次的帶教經驗累積,他提出學員帶教“私人訂制”,根據個人特點進行針對性地補強。針對新學員的普遍問題,他通過行業內真實案例進行思想引導,提高新學員的安全意識。入司以來,他先后培養5批新司機,新學員們已逐漸成為各線的車隊骨干力量。(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周建亮)
責任編輯:岳文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