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夏以來,景觀河道、公園水面“顏值”爆表,一幅“水清岸美河暢”的生態畫卷展現在市民眼前。然而,個別河段和水面水草叢生,拉低了河道“顏值”。
近日,多位網友在觀海新聞客戶端“直通12345”平臺留言,反映景觀河道、公園湖面水草瘋長的問題。
——網友留言——
網友“小觀”留言:城陽區農業大學以西虹字河河道內生長了大量水草,河道存在異味。
網友“鄭先生”留言:西海岸新區雙珠公園中心湖水水質變差,水面上有大面積浮萍和雜草。
網友“哇嗚嗚”留言:市北區海泊河公園河面內漂浮著大量浮游植物,影響河道景觀。

——小邱調查——
景觀河道、公園水面水草茂盛,主要原因為水體流動性差,氣溫升高,為水草的生長提供了適宜條件。“水深低于2米,這種水域的水草生長速度極快,在水深超過3米的水域,陽光照射弱,水草生長緩慢。”城陽區公用事業中心工作人員稱。據他觀察,適宜的溫度和光照,水草每日生長可達數厘米,生長的速度超過了人工清理的速度。
記者了解到,景觀河道內的水草在不同的月份生長的情況也不同,對河道的影響也存在差異。以李村河為例,每年3月至6月是水草生長的爆發期。工人每天清理的水草可達20立方米。到7、8月,因氣溫過高,水草生長速度減緩。秋季,水草還有一段短暫的生長期。
近年,多條景觀河道還出現了此前河道內沒有的水生植物,該類水生植物快速生長影響了河道景觀效果。例如,市北區海泊河出現了浮游植物——水華。城陽區虹字河內出現了金魚藻等其他藻類。這些藻類多在夏季爆發式增長,冬季則銷聲匿跡。
記者調查得知,適量的水生植物能夠起到凈化水體的作用,但水草瘋長茂盛,一方面會影響河道景觀、阻隔河水流動、削弱河道泄洪功能。另一方面各種水草如蘆葦、藻類、浮萍等過量繁殖,過度生長還會減少河水的溶氧量,導致水生動物缺氧死亡。如果水草不及時打撈清理,水草腐爛變質,加重河水的富營養化,危害水域生態平衡。

——部門說法——
目前,景觀河道、公園水面水草治理主要以人工打撈清理為主。記者在李村河上游河道探訪時看到,河道清理工在河面上駕駛一艘小船,使用鐵耙清理水草,每人每天清理水草超過500斤。此前,李滄區在全區范圍內啟動汛前河道養護行動,累計清除水草約1800立方米。但人工打撈成本高,強度大,效率低。“人工清理水草能夠保證河道水體生態安全,使用藥物清理影響水質,造成環境污染。”李滄市政公司工作人員介紹。
水草整治工作量大、周期長,是河道管理的一項重要工作內容。目前,我市部分河道已嘗試機械化手段清理水草,采用“人機結合”的方式清理水草。記者采訪了解到,城陽區白沙河、墨水河、西海岸新區雙珠公園已嘗試使用割草船清理水草。李滄區市政部門今年也采購了一艘割草船,用于清理李村河內的水草。據了解,該割草船類似于小麥收割機,船體下方安裝了一排剪刀裝置,水草通過傳送帶收集到船上,提高了水草清理速度。

——小邱想說——
景觀河道、公園水面是城市重要的生態景觀帶,也是市民慢行休憩娛樂的重要濱水空間。過度生長的水草不僅讓河道“顏值”打折,也破壞了生態平衡。應該看到,相關部門在清理河道水草時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也不斷在嘗試用更為高效的手段清理水草,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水草治理是河道整治過程中的一項長期工作。相關部門應在水草開始生長的關鍵期集中監測水草的整體生長情況,避免水草生長后期大面積死亡、腐爛帶來的災難性后果。另外,實時監測水質,有的放矢治理水草。建議生態部門牽頭委托具有資質的檢測單位不定期檢測水質,特別在水草生長的茂盛期適當增加水質監測頻次,增加水草量密集區監測點,為有效治理水草提供科學依據。
應該看到,水草過度生長在一定程度上說明部分水體存在富營養化。相關部門應加強河道巡視,探尋河道周邊的各類污水排放點,減少污水直排景觀河道、公園水面,保持河道環境。
關于破解“水草清理”,您還有什么要說的?快來觀海新聞客戶端“直通12345”平臺留言吧!(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邱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