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兩部由她擔綱配樂的國產電影分別入圍柏林和戛納兩大電影節;有她“加持”的劇集總是很火……從文藝電影《地久天長》《六欲天》,到熱門劇集《北平無戰事》《大江大河》《老酒館》《天盛長歌》《大明風華》《清平樂》……諸多熱門影視作品,幾乎都有董穎達的名字,難怪圈兒內戲稱她是“錦鯉附體”。

“混跡”影視配樂圈兒不過七年的董穎達近來風生水起,成為影視劇的“另類”流量擔當?!岸闲伞甭暶蘸眨偰軗糁腥霊蛘叩穆犛X要害,已是頂流影視IP品質過硬的標配。一不小心,還會被她額外奉上的文字表達欲撩撥得心意難平:《清平樂》中那首鄭云龍演唱的片尾曲《尋光》:“人間何處不離殤,笑泯得舍癡狂”,是十足的女文青的哀而不傷。
這位圈兒內爭相看顧的業界頂流,說起她漸入佳境的事業,紛至沓來的配樂訂單,隔著聽筒都能感受到那份謙和?!拔疫€真不是那種爭強好勝的性格,從小就膽小,總是覺得自己做得不夠好,所以總會用最笨的辦法,拼盡全力去做每一件事……”
董穎達常告誡學生,考試不劃重點,要把整本書吃透,保證必過。這也是她在美國南加州大學讀書時使用的笨辦法。音樂創作前董穎達不僅要讀透整個劇本,還常到劇組拍攝地尋找靈感,她說唯有如此,才能架構起屬于她的、與人物相連接的音樂時空,“我得跟他共情,得真正完全了解他要表達什么?!?/p>
2013年回國任教的第三年,董穎達初次實操電影配樂,為電影《額爾古納河右岸》配樂,就斬獲洛杉磯一個電影節的“最佳原創音樂大獎”。對她而言,比獎項更重要的,是終于找到了自己。電影首映時,悄然坐在影院觀眾席后排黑暗中的董穎達意識到,這才是最令她舒適的氛圍。就在這片令她感覺舒適的黑暗里,前排四個女生大贊電影配樂:音樂真是太棒啦!那一刻董穎達開心極了。
從15歲離開青島,在上海音樂學院附中上學時起,在臺前成為焦點對她來說就是一種“不適”。如果眾目睽睽之下演奏自己的作品,不適感還會加劇。
“我就是太感性了,不喜歡就沒有任何動力去寫。一定要找到真正讓自己覺得感動的內容,一定是要投注于情感、馬上能激發表達的欲望,不吐不快。”對于董穎達而言,音樂創作這項工作只有兩種選擇:喜歡的和不喜歡的,沒有中間地帶。這或許正是少年時代的那座城和父母給予她的稟賦,董穎達稱之為不易變通的原生個性。
在對青島的年少記憶里,周圍一起學琴的孩子太多,“青島這個城市,孩子學音樂、學藝術的氛圍很濃厚,曾經,相當大比例的家庭以音樂特長為追求,青島人對孩子好像有更高的藝術期待。”董穎達的父親曾是青島歌舞團一名男中音,他亦將未竟的音樂夢想轉至對女兒的期許。由此,穎達五歲就開始學鋼琴,她參加全市、全省的少兒鋼琴比賽,一路過關斬將,第一名是家常便飯。位于貯水山公園的少年宮留下天才少女勤奮的身影,她也順便實現了父親的一句戲謔:“能給我彈個伴奏就行了?!变撉偈嵌f達最清晰的青島記憶。曾經擁有北大考古系夢想的董穎達最終走了音樂之路,少了一名冷門考古女生,多了一位音樂情感充沛、氣質華麗唯美的炙手可熱的女作曲家兼詞作達人。
董穎達說,她常常想,如果當初沒有父母的堅持,可能自己就不會走上這條路。談及電視劇《大江大河》的配樂,她說,自己之所以會投入劇中音樂創作,正是帶著對父母那輩人以及當下時代與城市變遷的感動,“應當說個體的命運都是跟著國運在走,每個人都是時代的產物。比之父輩,我們是幸運的受益者,如歌詞中唱的:像一粒不為人知河底的細沙/每一次的沖刷都聚集力量……最終帶著夢想,走向海洋。”那首歌的曲和詞,都是董穎達發自肺腑的書寫。
目前董穎達已完成《大江大河2》的音樂,主題歌是輕搖滾風。片方請了一位不同風格的歌手,對此董穎達很是期待。求變,是她一貫的作風?!瓣P于這首歌,我必須說,它真的很難唱。”其實比難唱更艱難的是要過董穎達這一關,她不僅對于自己的創作一絲不茍,更以對作品演繹的高標準著稱。最近一次讓她找不出一點瑕疵的演唱是齊豫獻聲的《大明風華》主題歌,空靈女聲硬把她唱哭了:“她唱出了我想要的那個范兒,我想要的,不僅是技術上的完美,更是氣質的契合。只能期待,不敢說真能遇到,她真的做到了?!?/p>
董穎達一直想為青島寫一首歌,她無法說清這座城市究竟如何塑造了自己,但青島無疑是她的音樂旅程的起點,那里有年少傲驕的鋼琴履歷,有很多助她成功的師友。記憶深處,青島之于她,就是無比投入和熱愛的音樂的另一個稱謂。她還向記者透露了一個小秘密:當年上高中時,她所寫的第一首鋼琴曲就是關于青島的,還記得給那支曲子起的名為《海老人》。(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李魏)
責任編輯:程雪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