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小詩狗、孩子的協奏曲
——讀劉耀輝小說《飛吧,黑居易》
作者:趙曉芳
小說《飛吧,黑居易》是一部溫情之作,風格清新、細膩憂傷,就像為小詩狗、老人、孩子譜寫的協奏曲,美妙婉轉,余音繞梁。作品出自北大考古專業畢業的兒童文學作家劉耀輝之手,他在創作這部作品時,仿佛化身為豐富經驗的音樂家,采用了“復調”結構,布局了幾條思想內涵豐富的“旋律線”,讓它們交相輝映著向前綿展,作品因此變得活潑生動起來。
第一重“旋律線”是老人與兒子的關系的問題。老人與兒子疏離的關系導致了她的孤獨——即當下社會十分關注且每個人都無法逃避的養老問題。兒子正式出場幾乎就一個鏡頭——在老人過世后,他才姍姍來到老房子東張西望,準備處理房產。這是一個發人深省的橋段。如何讓一位八十歲老人愉快地度過生命最后的黃昏時光,顯然她的兒子從沒考慮過,他考慮的大概只有財產。若是他對老人稍微溫情一些,能經常來探望下,老人也許不會因思念兒子而郁郁生病。所以,老人的離世自然與這位不肖的兒子有脫不了的干系。心無依靠,何處是家?老人大概早就沒有真正的家了吧。小說中的蔡奶奶幾乎是當下社會那些明明有子女卻在現實中過著“孤獨終老”的生活的老人的縮影。讀到這樣一句話時,如何讓人不淚崩:“燕飛哭的卻是,蔡奶奶那么好的人,怎么就這么悄無聲息地走了。”老人像一枚秋天的葉子,輕輕地被風吹走,無聲無息地消隱在泥土里。
正因為有一個不孝之子,老人的黃昏時光便寄托在了小詩狗黑居易上。一身黑緞的小詩狗給了老人很多快樂,這是作品的第二重“旋律線”。老人和小詩狗溫暖如親人的相處,正是這部作品的華彩部分,作者使用的語言也十分活潑有趣,甚至充滿欣欣向榮的氣息,讓人不由得產生一種錯覺——老人與小詩狗的和諧愉快會一直持續下去。且看劉耀輝精湛的文筆:“‘叼著這錢,去街口給吳奶奶買份報紙!’這些小黑狗都能聽明白,隨后就會立馬辦得妥妥的?!痹偃纾骸坝袝r候并沒有什么傷心事,也會哭上一場,為的就是看小黑狗哭,哭著哭著,她又會突然停下來,齜起牙來嘿嘿地笑,為的就是看小黑狗笑?!斑@些熱鬧又充滿生活情趣的畫面,讓讀者露出會心的微笑。當然,若是細細揣摩一位老人和一只小狗面對面的哭笑場景,還是讓人略有感傷的——老人的孤單無助,正是暗暗地藏在熱鬧文字之后的。相對于前面喧鬧時候的老人和小詩狗的“笑”,后面又出現這樣的情形:”黑居易對著蔡老太太的照片齜起了牙,表情卻讓人看不出是不是在笑……它覺得眼睛酸澀極了,可是仍有淚水不停地涌出眼眶?!按藭r的兩種笑容,一個在照片里,一個在照片外,小詩狗能琢磨出什么來嗎?它已經很久沒有見到老人了,今天見到的卻一張靜止的黑白相片。但老人的笑還是讓它不由自主地回到過去,不由自主地齜牙”笑"了一下。這時的“笑”,比哭還讓人覺得心痛。忠誠單純的小詩狗很想念老人,但它還是慢慢意識到,老人再也不能回來了。作者將這個場面渲染得十分悲愴,但又莊嚴靜默,力道千鈞。沒錯,黑居易有一顆水晶般透明的心,它有愛,有牽念,懂得感恩,它心里只裝著老太太一個人,它果真比有些人類的“心肺”要好。此時,小詩狗與老人之間真摯的親情便是劉耀輝送給讀者的最閃亮的禮物。
第三重“旋律線“是老人與燕飛的相處。作者對老人的心理變化過程刻繪得十分精準,可謂步步為營,絲絲入扣。老人開始排斥燕飛一家,發現燕飛撿吳老太太的破壇子種草時,她爆發了。這個爆發點同時也是一個轉折點,她發現了燕飛的“懂事”,她和燕飛、小詩狗漸漸相處融洽,“蔡老太太覺得心里掠過一絲暖意”,她對燕飛生了好感。后來,她過年住院期間,燕飛去探望,“當燕飛擎著香脆的煎餅塞進蔡老太太嘴里的時候,蔡老太太的眼窩濕潤了”。燕飛的純真善良融化了老人的心,老人完全接納了燕飛。她最后一次病倒時,將最心愛的小詩狗托付給了燕飛。
老人離世,讓讀者不舍更有不甘,覺得她兒子過于涼薄,該受上天懲罰。但這些忿忿不平只能停留在心里,因為現實生活中也有類似的情形我們同樣無能為力。好在小說中還有牽念老人的黑居易和燕飛,為垂垂暮年的蔡奶奶帶來一絲慰藉。死與生,絕望與希望,一直在交錯輪回,世世代代無休無止。
當周遭無法改變時,我們可以選擇對未來充滿希望。劉耀輝在作品里傳達出的愛與希望撫慰了我們的心,給了我們勇氣,以及繼續快樂生活下去的力量。
還有一個小細節不得不提,就是吳老太太掛在嘴邊的口頭禪:“眼窩子淺啊?!边@句話十分精妙,用在不同場合有著不同的含義,它分明是小詩狗、老人、孩子協奏曲的一個裝飾音,更給協奏曲平添了幾份靈動與玄妙。
少了蔡奶奶的協奏曲并沒真正終止,還會繼續演奏下去,還會有新的快樂在小詩狗和燕飛之間產生。劉耀輝還會繼續譜寫下去,讀者也會一起聆聽下去。
(作者簡介:趙曉芳,中國兒童文學研究會會員,碩士。)
責任編輯:單蓓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