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靈毓秀的齊魯大地上,蘊含著豐富的手造產業,種類豐富、品質上乘,如同一座令人目眩的傳統手工藝寶庫。山東的岱青海藍間沉淀著文化,一陶一瓦里都藏著故事,膠東手造更是山東手造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青島貝雕、煙臺銀壺、濰坊風箏、威海大花餑餑、日照黑陶……一方水土養一方風物,膠東地區擁有33家“山東手造·優選100”首批“山東手造”優質單位,一針一線、一釘一鉚都寫滿了膠東文化的傳承,為手造產業注入獨特的靈魂……“膠東手造”從歲月沉淀走來,串聯起文化傳承的針腳,也蘊含著產業發展的新活力。
今天起,為您帶來““山東手造·青島有禮”-產業說”系列主題報道,一起來看膠東手造產業化發展之路。
“山東手造·青島有禮”-產業說|青島若七珠寶文化藝術博物館
從古至今,珠寶藝術一直是人類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一種文化符號,在快節奏和機械化的現代生活中,珠寶手工藝的價值與魅力愈發引人矚目。
在如此背景下,珠寶文化藝術博物館作為一個展示和傳承珠寶手工藝的殿堂,在不同的文化沉淀與交織中,讓我們得以窺見寶石從古至今的發展。
東方美學,讓非遺新生
將工藝美學與時尚語調相結合,青島若七珠寶文化藝術博物館致力于打造特色文化創意品牌,正譜寫一部用美學抒寫的東方珠寶藝術雅頌。
青島若七珠寶文化藝術博物館成立于2019年,是一家集珠寶的自然科普、中外珠寶歷史文化展示以及文創交流為一體的專業性珠寶博物館。


在十幾年的珠寶從業生涯中,創始人鐘峰走遍世界各大珠寶產地、文化發源地和貿易集散地,并在珠寶鑒賞與評估、設計與工藝方面積累了深厚的經驗。
展陳布置也獨具匠心。館內珍藏不乏天然寶石礦石晶體和切割好的裸石,有中國傳統珠寶,包括景泰藍、點翠、簪緙、花絲等,展示了中國傳統的八大珠寶手工,還有西方不同時期的古董珠寶和其他現代新銳設計師的珠寶作品,被分類陳列在寶石礦晶和裸石展區、西方古董珠寶展區、中國傳統珠寶展區、國內外優秀設計師作品展區4大區域中。
據若七珠寶文化藝術博物館的副館長莫薇珈介紹,豐富的藏品,讓參觀者在珠寶的科普與美育方面收獲頗多。現場還設立了非遺工坊,定期開展非遺手工體驗課。通過手工課程讓參與者體會傳統非遺的魅力和手工制作的美感。
據悉,鐘峰于2018年入選了文化產業創業創意重點人才扶持計劃,并入圍《光明日報》2019年“中國文化產業年度人物”30名候選人。期待她與其創作團隊叩響世界大門,在文化產業里有更大的作為。
將每一件珠寶變成藝術之品
為實現中國傳統文化、地域文化和跨界藝術設計的融合,博物館設計團隊致力于打造充滿文化內涵、獨具設計品位和具有產業價值的文旅產品和藝術品。
那些市面上罕有的“獨一件”珠寶首飾一直備受青睞,以獨特的藝術觀念為核心,博物館創造了一系列既融入文化內涵又具備藝術語境的藝術首飾。這些首飾集結了鉆石、彩寶、玉石、珍珠、金銀等多種珍貴材質,向消費者展示了當下珠寶行業的新潮流。

迄今為止,已設計并開發50多種融入青島以及嶗山元素的文創產品,贏得了12個國家、省、市和區級獎項,申請了4項外觀設計專利,登記了21項設計版權,且成功傳承了一項非物質文化遺產。此外,博物館還承擔了多個區市級的重要文化項目,并在過去三年里參與了十多次國內外的展覽、論壇和設計周等大型活動。
2022年,若七珠寶博物館升級為若七美學空間,由五個商業部分組成,分別是若七珠寶博物館、藝術品展廳、六藝工坊、若七咖啡廳和樸居簡宿公寓。這次的創新與升級,有時代的聲音,也有珠寶藝術進階的聲音。
純粹的產品很容易被復制和替代,文化底蘊才是一個品牌的最高競爭力,青島若七珠寶文化藝術博物館以此為基點,尤其是將傳統文化底蘊中工藝、匠人、設計的傳承和再現。(智慧青島 徐琳倩)
責任編輯:張慕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