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1月10日訊 近日,深圳市市場監管局公布《餐飲外賣配送服務管理規范 》(征求意見稿),旨在通過規范餐飲外賣操作流程和服務標準,為餐飲外賣配送服務行業操作規范提供依據,提升外賣服務提供者、配送單位及平臺的服務人員的管理水平,增強消費者的消費信心,促進餐飲服務行業良性發展。據悉,這是我國首個由地方政府部門主導的規范餐飲外賣配送服務行為的技術管理地方標準。
“外賣小哥”準備送餐。
毫無疑問,深圳已經成為一座名副其實的“外賣之城”。今年6月,深圳市商務局發布的《美食節消費拉動報告》顯示,深圳外賣訂單量排全國第一;餓了么公布數據顯示,自2018年以來,深圳市外賣店鋪數環比增漲6.58%,增速全國第一。面對如此巨量的餐飲需求,如何引導外賣從業者規范經營和操作,提升外賣餐飲食品安全水平,一直是相關部門關注的焦點之一。
《規范》要求,消費者進行外賣預定后,經雙方約定由配送員將外賣放置到指定位置,由其自行領取,避免人員直接接觸或保持安全接觸距離的配送方式。配送員應按照餐飲服務從業人員管理要求進行管理, 配送員應取得健康證,并確保健康證在有效期內,方可從事外賣配送。 配送員每天上崗前應進行自身檢查,患有有礙食品安全疾病的人員,不得從事餐飲外賣配送的工作。
“外賣小哥”準備送餐。
餐飲外賣提供者確認訂單后根據訂單要求制作餐品。 應設立專用打包區,宜設置在具有視頻監控的地方(結合明廚亮灶要求),確保可追溯。員工打包食物前應進行手部消毒或穿戴符合法規要求的一次性手套,使用干凈的工具將食物分裝進打包盒。同時,根據食品的品種及數量選擇合適盛裝的容器,打包后應便于攜帶,宜將飲料湯杯放入杯托中,冷餐和熱餐分開存放,湯羹菜品宜使用保鮮膜包裝后再扣蓋,確保打包后密封、不滲漏。
配送方面,配送員取餐后,應按時到達訂單約定位置,若約定位置為禁入地點,配送員到達指定位置后,應聯系消費者出來取餐。 配送員到達消費者門口,應輕聲敲門,若無人響應,應電話或短信聯系消費者。 待消費者開門后,配送員應禮貌遞餐,并向消費者報述訂單信息,當面核對餐品。如果于線下支付的訂單,外賣配送員應與消費者當面唱收唱付,核對無誤后離開。 另外,配送員未經允許不應進入消費者家中、不應索取小費或有其他不文明舉止。 配送服務單位應建立上下游信息共享平臺,并要求配送員配送途中打開手機定位系統,便于實現對配送過程的即時跟蹤和管理 。
餐飲外賣提供者因缺少食材、訂單過多等自身原因無法制作或按時完成制作餐飲外賣時,應及時電話聯系消費者進行協調是否取消訂單或者更換菜品等,如取消訂單應及時給消費者退款。 配送員無法按訂單約定時間送達消費者時,配送員應先與消費者取得聯系進行協商新的約定時間,如無法協商一致的告知餐飲外賣提供者或者服務平臺負責人,負責人結合實際情況取消訂單。 因備餐錯誤及配送因素,出現餐品與訂單不一致、傾灑、送錯或漏送導致消費者退餐的,應具備相應的異常處理流程與溝通機制。及時為消費者辦理相應的退餐及退費手續。
《規范》要求,當發生重大傳染性疾病,政府啟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響應時,應按《深圳經濟特區突發公共衛 生事件應急條例》相關要求加強管理。(青島日報/觀海新聞駐深圳記者 梁超/文/圖)
責任編輯:王鳳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