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鼎記》又被翻拍了!
作為金庸先生的封筆之作,這部著作被“金迷”奉為經(jīng)典中的經(jīng)典。書中主角韋小寶作為金庸作品的精彩形象,是一個顛覆武俠江湖的“反英雄”角色,他武功不能自保、典型的不學無術(shù),但給讀者帶來的閱讀體驗是奇妙的。
作為80后,90后記憶中的經(jīng)典作品,這部名著曾有多次成功的翻拍。而正所謂“一千個讀者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覺得最好的那個韋小寶,有人喜歡梁朝偉,有人喜歡張衛(wèi)健,有人覺得陳小春的最經(jīng)典,還有人覺得周星馳版本最符合原著……
而15日晚上,幾乎沒有任何宣傳的新版《鹿鼎記》在央視八套首播。這部悄無聲息拍完上線的新版集結(jié)了張一山、唐藝昕等當紅藝人,原本觀眾期待值不低,然而令人尷尬的是,開播第二天豆瓣評分便一路下跌。
截至16日晚,該劇豆瓣評分已經(jīng)下滑到2.5分,拿下今年國產(chǎn)電視劇在豆瓣上的最低評分。超過1.2萬人打分,其中81%打出了一分。有網(wǎng)友稱,在看了這版《鹿鼎記》后,黃曉明版《鹿鼎記》都顯得清新脫俗起來。
作為《家有兒女》走紅的童星,張一山的演技還是比較受觀眾肯定的,其近年來在《春風十里不如你》《余罪》中的表演都獲得了較高評價。
但在飾演韋小寶時,張一山的表現(xiàn)卻著實讓人失望。
觀眾留言表示,張一山努力在表現(xiàn)韋小寶的搞笑和偷奸耍滑,方式則是簡單的擠眉弄眼、做怪相、翻白眼,肢體動作也是盡量夸張,四仰八叉。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觀眾看到正如在豆瓣上點贊最多的一條評論:“讓你演的是韋小寶,不是猴!”
“拯救了黃曉明版的惡評”,“即使有劉星的童年濾鏡也不行”。張一山的演技口碑第一次遭遇滑鐵盧。
在新版《鹿鼎記》豆瓣條目里,獲高贊的網(wǎng)友短評幾乎全是在質(zhì)疑張一山。
除此之外,劇中想要制造喜感的海公公、建寧公主等角色,都表演得不盡如人意。海公公在喜感、狠毒、陰謀間拿捏不到位,看起來怪里怪氣,角色也莫名其妙地死了。
再說建寧公主的扮演者唐藝昕。原本網(wǎng)友對于氣質(zhì)偏于古靈精怪的她來詮釋建寧公主也抱有厚望,然而首播后觀眾的感受卻是“唐藝昕像是全程在念臺詞”,沒有能夠很好的將建寧公主的靈動展現(xiàn)出來。甚至有網(wǎng)友直言,唐藝昕“表演時就像個機械人一樣”。
更有觀眾不客氣地指出,劇集被刪減太多原著內(nèi)容,剪輯、表演、連貫性、劇本改編、道具等簡直一無是處。
除此之外,本劇一昧地追求喜感,卻忽視了“韋小寶”這個角色身上的批判精神。
金庸先生曾在接受楊瀾采訪時表示,自己寫韋小寶這樣的人物,是在批判當時的社會問題。因為韋小寶為了升官發(fā)財,可以不擇手段,講謊話、貪污、腐敗,什么事都干。在一個很不民主、不講法律的、專制的時代中間,韋小寶這樣的人就會飛黃騰達,好人會受到欺負、迫害,所以寫韋小寶這個人也是整個否定那個封建腐敗的社會。
韋小寶絕不是一個只剩不學無術(shù)、說謊整人的搞怪角色。之前多版影視化的《鹿鼎記》中,觀眾真正滿意的韋小寶可以說并沒有出現(xiàn)。觀眾對每一版本的《鹿鼎記》都抱有一定期待,希望能把這個人物身上的“正”與“邪”的悖論同一呈現(xiàn)得完美化。
但從目前播出的劇情來看,張一山版《鹿鼎記》一味追求喜劇風格,卻忽視了原著中的批判精神。除了表演和劇情的問題之外,重要的配樂也很“飄”——為了凸顯喜劇感,強行在各個鏡頭植入雜亂無章的歡快bgm,讓人十分跳戲。
不過,也有觀眾表示該劇也有一些優(yōu)點,比如劇情搞笑。
縱觀各版本《鹿鼎記》的豆瓣評分,陳小春版8.8,黃曉明版5.6,韓棟版6.4,周星馳版8.1,梁朝偉版7.5,張一山版的直接墊底,更是創(chuàng)了今年開播劇集的最低豆瓣評分記錄。
作為評分最高的一版《鹿鼎記》,有大量網(wǎng)友表示陳小春馬浚偉版的韋小寶和皇上才是心目中的經(jīng)典。
對此,演員馬浚偉在微博發(fā)文談及此事,他表示:“其實不用比較,因為我相信每位演員都會用心去演!只要用心,一定能呈現(xiàn)出獨特又精彩的風格!每位新生代演員,努力,加油!”
對于演技爭議,張一山工作室@壹山逸事 16日回應(yīng)稱,“小寶還在成長,感謝大家的建議”。
責任編輯:單蓓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