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歲的耄耋之年,該是怎樣的狀態?青島本土舞蹈家徐重恩以自己矍鑠的精氣神和依然律動的舞姿賦予了“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的全新定義。近日,記者在湘東社區黨群服務中心見到了這位老當益壯的舞蹈家,他正帶領著社區里的居民們學習藏族舞蹈的基本動作,一招一式、舉手抬足靈動且舒展,人群中他仍是最為耀眼的存在,長壽眉、花白胡,滿頭鶴發也無法遮掩的光芒,一如多年之前他在演藝舞臺上的熠熠光彩。
徐重恩跳舞視頻
/ 講述 /
當年學舞蹈 對象不好找
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男孩子學跳舞總是有些另類,徐重恩也受到了不少非議,但他直言“舞蹈對自己而言,就像是工人生產、老師教書一樣,都是革命分工”,而唯一讓他感覺困擾的就是當年不好找對象。徐重恩笑言,當年婚戀市場上最受寵的對象是紡織女工,“我的老師給我介紹了一位,對方一聽我是跳舞的,轉身就走。 ”
雖然舞蹈演員的身份讓徐重恩遭遇了相親市場上的滑鐵盧,卻也讓他遇到了相伴一生的知己。 “我的愛人當年是國棉九廠的小學老師,她就喜歡跳舞,甚至到了癡迷的程度,當年我演到哪里,她就跟到哪里,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我的 ‘鐵粉’。 ”徐重恩說,雖然礙于女方家里的壓力,兩人曾經分手,但最終走到了一起。在牽手共度的漫長歲月里,徐重恩的老伴成為了他舞蹈事業上最為鼎力的支持者。
退休之后的徐重恩也閑不住,老年大學里開設了舞蹈班,他今天受邀去社區進行指導,明天要趕到工廠企業去演出,圍在他身邊的大多是當年未圓舞蹈夢的中老年人,徐重恩笑言:“朋友經常打趣說,我老了之后反而成了老太太堆里最受寵的老頭子。 ”徐重恩對于舞蹈的追求也從未止步,他還曾為一支老年舞蹈隊設計過肚皮舞,“其實舞蹈是不分性別的,只要身體狀況允許,老年人跳舞對娛樂身心、強身健體非常有益處。 ”徐重恩表示,就拿肚皮舞來說,能夠活動肩頸、胸腰等各個部位,這一點與芭蕾舞和民族舞不一樣,腰背這塊得拿架子挺著,對于身體的柔韌性是一個很好的鍛煉。
/機緣/
18歲跨界去了舞蹈隊
出生于1939年的徐重恩對于自己的職業抉擇,奉行的是“革命螺絲釘精神”,哪里有需要就往哪里去,所以當1960年,青島歌舞團建團,尚在滄口新華書店工作的徐重恩因為愛唱歌被招募進團,“當時已經18歲了,沒有一點舞蹈的功底,可以說是一竅不通。 ”可是,作為歌唱演員的徐重恩卻被舞蹈隊的哈隊長看中了,據徐重恩回憶說,當時剛剛成立的舞蹈隊有女演員20余人,男演員很少,只有五六個人,沒法排節目,“哈隊長讓我搬腿、下腰給他看,卻沒料想,我一下腰就抓到了腳脖子,一搬腿就碰到了腦門子,說實話,我自己都不知道我有這么好的柔軟度,哈隊長雙手一拍,大喊一聲‘就是你了!’”就這樣,徐重恩成為了舞蹈隊的一名成員。
當時的舞蹈隊可以說是從零起步,沒有絲毫舞蹈基礎的徐重恩跟著從京劇團請來的老師學習基本功,排演的節目也是比較淺顯的作品,距離“歌劇建團”的要求有著十萬八千里的距離。為此,歌舞團的領導把他們送出去培訓,徐重恩因為身體條件突出,被選送到了中央歌舞團,在那里學習了3年,之后重新回到了青島歌舞團。
正如當年陰差陽錯地成為了舞蹈演員,徐重恩在北京學習之時,面對東方歌舞團的建團招募以及大型舞蹈史詩 《東方紅》排演的工作邀約,沒有任何猶豫就拒絕了,“當時的想法很單純,我是青島歌舞團送出來培訓的,結束后理所應當回到團里效力,哪會考慮什么個人利益和前景規劃。 ”
/波折/
貓在劇場偷學《白毛女》
歷史的壞脾氣總是作弄著個體的命運,當年從中央歌舞團學成歸來的徐重恩并未立即迎來藝術舞臺上的高光時刻。 1960年到1963年,為了謀得一口餐飯,成立不久的歌舞團員們開始南下尋出路,“那時候條件不好,我們這些隊員們背著鋪蓋卷,到了劇場就演出,演出完了打個地鋪就地休息,一場演出門票只有三四角,剛剛夠大家糊口,不挨餓。 ”徐重恩回憶說,有一次大家在安徽坐著聯排拖船渡運河,四周都是逃難的人,混作一團,河岸上的大喇叭放著《流浪者之歌》,觸景生情,全團人哭成一團,很不是滋味;之后又遇“文革”動蕩,在這場浩劫結束之后,當時的歌舞團里只剩下了12個人。
為了重整旗鼓,歌舞團遠赴上海取經學習 《白毛女》,“這在當時是一個大膽的決定”,徐重恩透露說,一方面舞蹈團的演員們大多都是古典舞、民族舞出身,突然跳芭蕾,一切都得從頭再來;另一方面,那時候的樣板戲還沒有普及,上海的專業舞蹈院團不愿意教。“當時我們就貓在劇場里偷著學,《白毛女》公開演出幾場我們就看了幾場,回來之后每個人分配角色,然后再回到劇場緊盯舞臺上的角色動作,要知道,那時候沒有先進的錄像設備,只能全靠腦子記,邊寫邊畫邊排演,啃下了這塊硬骨頭。 ”
/熱愛/
至今仍活躍在演出一線
現如今,即便已經是81歲的年紀,徐重恩每天都要自己在家練習舞蹈組合動作一個小時,舞蹈給了他硬朗的身體,讓他比同齡人顯得年輕且具有活力,而當下年輕人喜愛的街舞、鬼畜舞、女團舞,老爺子也是極為熟悉,“要不是擔心心臟受不了,我也想在廣場上跳街舞。 ”
跳了一輩子舞,舞蹈對于徐重恩而言,就像是吃飯、呼吸那般自然。 “如果說當年是誤打誤撞進了舞蹈隊,那么一輩子與舞蹈相伴,越來越發現這門藝術的美。 ”徐重恩感慨道,舞蹈太美了,超越了一切語言與音符的訴說,是來源于生活卻又超越生活的美,是源于內心對一切情感的表達,“它為我的生活增添了美,為我看待世界的視角增添了更多審美元素。 ”
也正是因為對舞蹈愛得如此深沉,徐重恩隨時隨地用舞蹈的視角觀察生活、融入生活。 “到了我這個年紀,什么都可以舍棄,但就是不能離開舞蹈。 ”徐重恩告訴記者,有時候自己走在馬路上,看到跳廣場舞的人群就會走過去湊個熱鬧,也愿意對他們的舞蹈動作指導一下,“有人喜歡聽,有人不愛聽,也沒少遭遇白眼,但我卻樂此不疲。 ”
現如今,徐重恩依然活躍在舞蹈演出一線,11月7日在李滄劇院舉辦的“時尚青島 舞動激情”青島市原創舞蹈作品展演中,這位81歲的舞者就參與了《國風、家風代代傳》的演出,并拿到了優秀展演獎。(觀海新聞/青島早報記者 周潔)
視頻剪輯 肖夢婕
責任編輯:單蓓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