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門:選擇有資質油坊
專家:還是要謹慎食用
眼下正是花生油“榨油季”,今年,來自農村的自榨花生油受到一些消費者追捧,雖然宣稱“零添加”“無勾兌”,可是油桶上沒有廠商、生產日期、保質期、生產地等信息,還是讓人產生疑慮,這些小油坊出品的自榨花生油可以放心吃嗎?
連日來,記者深入油坊、品牌花生油加工企業,采訪監管部門、食安專家,了解自榨花生油加工的全過程,發現大多數油坊受場地環境、原料品控、加工、檢測等因素影響,油品品質參差不齊。
目前,多數油坊位于農戶家中。在即墨區移風店鎮一家約50平方米的油坊生產車間,記者看到,榨油生產線由炒料機、壓榨機、過濾器組成,加工車間堆放雜物,人員隨意進出,墻面、壓榨機上積存了灰塵和油污。在短視頻平臺上,一些油坊展示榨油的全流程,加工車間環境昏暗,原料、花生油桶隨意堆放,地上滿是油漬、污漬。
記者探訪發現,油坊榨油有兩種模式:一種是農戶提供花生米,油坊賺取加工費;另一種是油坊提供原料和加工服務,消費者購買成品油。
“如果村民自帶花生,需要他們自己挑揀出腐爛粒和霉變粒,油坊只負責榨油。”萊西市一家油坊的負責人介紹,靠肉眼挑選不合格的籽粒,難以完全挑凈雜質,還有人舍不得扔掉品質差的花生粒,這樣榨出的油就難以保證品質。
有些油坊雖然能夠提供花生,但也不能保證原料過關。從事食品安全研究的胡先生介紹,一些油坊提供的花生雖然經過了色選,但缺少榨前檢測,看起來顆粒飽滿的花生粒仍可能毒素超標。另外,花生榨油需經過炒料、壓榨、過濾、裝桶等環節。一些小油坊重視出油率,炒料、過濾操作相對簡單,因此,花生油裝桶靜置一段時間后桶底會出現沉淀物。
“榨油師傅大多憑經驗操作,壓榨過程缺少精煉環節,不具備脫膠、脫酸、脫臭等工藝,有的油坊在壓榨過程中使用塑料設備,花生油還存在塑化劑超標的問題。”青島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楊慶利表示,油品過濾不充分,雜質含量高,保質期相對較短。
記者還了解到,農村油坊普遍缺少過程檢驗、成品檢測環節。而在花生油生產標準化工廠,榨油有著嚴格的工序。在青島天祥食品集團花生油加工車間,記者看到,榨油全程包含11道標準工序,其中,精濾環節使用千層過濾技術,花生油經千層宣紙和濾布過濾,確保油品無雜質、無沉淀。另外,花生油從生產到出廠有嚴格的檢測流程,需檢驗氣滋味、透明度、色澤、酸價、過氧化值、含皂量、雜質、苯并芘、黃曲霉、溶劑殘留量、塑化劑等30余項指標。
近幾年,市場監管部門加強對小作坊的監管,持續開展整治,提升包括小油坊在內的小作坊合規性和規范水平。“在日常監管中,市場監管人員著重查驗原料品質,督促小油坊篩選霉變粒和雜質,把好原料安全第一關,并且每年組織油坊負責人或食安員參加食品安全業務培訓。重點抽檢小油坊自榨花生油的苯并芘、過氧化值、黃曲霉毒素等指標。”市市場監管局食品生產處工作人員稱,截至今年11月13日,已抽檢小油坊加工植物油71批次,經檢驗全部合格。
市場監管工作人員同時表示,油坊壓榨花生油雖然在農村地區廣受歡迎,但油坊不同于標準化工廠,各家的加工水平參差不齊,建議市民購買小油坊加工的花生油時,要查驗小油坊是否有加工登記資質,是否每年都主動送檢檢驗,是否有檢驗報告或合格證等。
“花生在種植過程中會使用化肥、農藥,‘古法壓榨’的原料品質已不能跟古時相比,市民從健康考慮,應慎食自榨花生油。”楊慶利教授建議,油坊應遵照部門要求,規范生產流程,除嚴控原料品質外,還應添置精煉裝置,比如溫控、檢測及食品級儲存設備,以提升花生油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