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島日報2020年11月30日1版

突破發展現代服務業
——“為青島培育未來”系列述評⑥
現代服務業,是衡量城市經濟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縱觀全球,在任何一座具有影響力的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現代服務業無一例外都是城市的一面旗幟。培育未來,青島必須突破發展現代服務業,讓它成為推動城市產業升級、創新發展和功能提升的動力引擎。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對于正在深度融入“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青島,要充分發揮“雙節點”的獨特作用,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發揮對“雙循環”的服務作用。而這其中,具有全產業滲透性、廣空間覆蓋性和強資源整合力的現代服務業,無疑扮演著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面對嶄新的戰略使命,我們要清醒地認識到,盡管服務業已成為青島經濟發展的“主引擎”——2019年占GDP比重達到60.9%,貢獻了全市55%的國內稅收、79%的投資在建項目,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到70.4%;其中現代服務業實現增加值3697.4億元,增長7.1%,占GDP比重31.5%。但是,在新發展格局之下,青島現代服務業在規模和質量上都亟待提升,推動城市經濟轉型升級,“服務”膠東半島、黃河流域的能力仍顯不足,必須拿出時不我待的緊迫感,全力以赴、快速突破。
要聚焦優勢領域,推動現代服務業提升能級。突破發展現代服務業,重點是要立足青島優勢。港口是青島最具優勢的稟賦資源,我們要進一步圍繞航運做貿易,圍繞貿易繁榮金融,以貿易推動航運,以金融推動貿易,大力提升青島在航運、貿易、金融領域的全球影響力,加快建設國際航運貿易金融創新中心。在這一進程中,要堅持放大坐標,對標先進。積極對接上海、香港的現代服務業,學習先進的服務理念和運營經驗,加快引入更加多元的業態和模式,不斷提升青島在金融、投資、航運、貿易等重要領域的服務業發展能級。
要圍繞打造世界工業互聯網之都,推動現代服務業與先進制造業深度融合發展。現代服務和先進制造不是此消彼長,而是水乳交融、相互成就。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融合,順應了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既增強了制造業的核心競爭力,又為現代服務業的壯大、升級提供了最寶貴的應用場景。工業互聯網來自工業,貫通生產到消費全流程,我們要以數字化技術深入應用為支撐,以產業轉型、消費升級為驅動,促進制造和服務業態和模式創新。要推動產業體系全要素、全產業鏈鏈接,發展面向重點行業和具備區域服務能力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加快人工智能、5G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服務企業中的創新應用,通過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的創造性應用,不斷推動服務業的現代化,特別是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
要持續優化現代服務業發展生態。現代服務業是典型的環境型經濟,哪里環境好、服務好,企業就會往哪里聚集。我們要看到,青島現代服務業發展的要素稟賦潛力巨大,同時仍面臨不少體制機制障礙,必須通過進一步擴大服務業對內對外開放來倒逼改革、釋放潛力。要學習借鑒北京在服務貿易領域的經驗做法,深入探索服務貿易創新發展的體制機制和具體措施。要抓住建設“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新平臺、RCEP等戰略機遇,用足用好開放戰略疊加優勢,在上合示范區、山東自貿試驗區青島片區、國際客廳等開放平臺中開展更多差異化的探索,推進服務貿易開放發展,在相關服務規則領域與國際高標準接軌。要努力集聚更多優質現代服務發展資源要素,為現代服務業發展提供適宜的陽光、土壤、雨露,打造現代服務業發展的熱帶雨林。
一座城市的溫度和品質,很大程度上是通過現代服務業被感知。青島的未來,隨著現代服務業的高歌猛進,一定會呈現出更具競爭力的城市形象。擁有強悍能級的“青島服務”將和“青島制造”一樣,成為這座城市又一張極具辨識度的“金名片”。(青島日報評論員)
責任編輯:劉聰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