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蛇蟲咬傷該如何自救
近日,27歲女游客疑被蛇咬傷身亡事件引發關注。隨著氣溫持續攀升,草木生長繁茂,蛇類、毒蟲活動愈發頻繁。若不慎被毒蛇、毒蟲咬傷,傷者該如何自救?
被毒蛇、毒蟲咬傷發病急、病程短,須及時救治與正確處理,而亂用偏方等錯誤救治方法極易延誤病情。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青島醫院創傷中心執行副主任、青島市動物致傷專科分會委員劉樹征提醒市民,夏季在戶外活動時需提高警惕,要掌握科學的動物致傷急救知識。
“被不同毒蛇咬傷的癥狀各異:細胞毒毒蛇可致傷口劇痛、肢體腫脹壞死;血液毒毒蛇使傷口出血不止;被神經毒毒蛇咬傷多伴有呼吸困難、昏迷、休克等全身性中毒癥狀。無毒蛇僅致局部微痛、起水皰,無全身反應。”劉樹征說,被毒蟲咬傷同樣不可小覷。例如,蜱蟲叮咬可能傳播森林腦炎、萊姆病等;隱翅蟲體液具有強酸性,赤手拍打易致皮膚潰爛;馬蜂毒液含組胺類物質,嚴重時可引發過敏性休克。
“青島地區的毒蛇以蝮蛇為主,多呈灰褐色,三角頭、細頸,爬行速度慢。被咬傷后,現場急救的每一個步驟都直接關系到患者的預后。”劉樹征強調,被蛇、蟲咬傷后,傷者要保持冷靜,盡快脫離咬傷環境。盡量記住蛇、蟲的花紋、顏色等外形特征,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可拍攝蛇、蟲照片,并立即呼叫120。如果有條件,可以用大量清水或生理鹽水沖洗傷口,第一時間就近送醫。
劉樹征提醒,被蛇、蟲咬傷后,傷者不要奔跑,避免血液循環加速,使毒素更快地擴散至全身;不要切開傷口,非專業人員自行切開傷口可能損傷血管和韌帶,增加感染風險;不要用嘴吸吮,否則可能使毒素通過口腔黏膜進入施救者體內,導致二次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