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觀海新聞7月21日訊 近日,市農業農村局黨組成員,市農業科學研究院黨委書記、理事長宋曉做客民生在線直播室,圍繞“進一步深化農村改革,推動強村富民鄉村振興”主題與網民進行在線交流。
民生觀察員:群眾比較關心農機購置與應用補貼、農機報廢更新補貼等政策,您能否介紹下相關情況?
宋曉:國家一直非常重視農業機械化發展。農機購置與應用補貼和農機報廢更新補貼政策,是國家制定出臺的兩項促進農業機械化發展的強農惠農政策。2004年以來,全市累計補貼各類農機具21萬臺,報廢老舊農機2.09萬臺,受益農戶超過14萬戶,有效推動了農業機械化快速發展。2025年,全市安排農機購置與應用補貼資金8900萬元,農機報廢更新補貼資金2000萬元,支持廣大農民群眾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購置使用先進適用農機,報廢老舊農機。為抓好政策落實,今年我們著重做好以下工作:
在農機購置與應用補貼方面。一是實施“優機優補”。將播種機、主要糧油作物收獲機械等機具納入全市“優機優補”范圍,并適當提高補貼比例。二是推行“有進有出”。享受補貼的農機品目較上一輪新增13個、退出8個。對保有量明顯過多、技術相對落后的部分機具品目和部分檔次產品,實行“退坡”處理,逐步降低補貼額測算標準。三是力推創新產品。對我市生產急需的農機創新產品予以重點支持,推動納入補貼范圍。
在農機報廢更新補貼方面。一是加力“擴圍提標”。今年,在13個全國農機報廢補貼機具種類基礎上,根據我市實際,增加了12個機具種類;我市的報廢補貼品類也由2024年的14個增加到25個。報廢并新購置農用聯合收割機、播種機等機具,按50%比例提高報廢補貼標準。二是突出試點推進。按照“穩步有序和便民利民”原則,今年在涉農區(市)各選取2-3個試點鎮街,積極推進整村、整鎮老舊農業機械集中報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