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完啦!考完啦!”7月10日下午5時,2020年山東新高考圓滿落幕。島城32個考點外,考生們肆意笑淚,從同學懷里撲向家長懷中,再從家長懷中撲進老師懷抱,用歡笑和擁抱表達此刻的激動和興奮。青島一中考點外,班主任李青被孩子們的擁抱和感謝包圍。之后,喧囂與熱鬧褪去,考生們歡呼雀躍,跟著家長離去。李青和她的同事們則站在原地,默默地注視著孩子們離去的背影。如同過去帶過的近10屆畢業班一樣,三年一個輪回,從高一進校的青澀懵懂,到高考后離校的意氣風發,李青見證了一屆又一屆的學生進校又離校,用她溫和而堅定的教誨,不經意間改變了一個又一個孩子的人生軌跡。
從教26年,李青改變了一屆又一屆學生的人生軌跡。
時間再晚 學生不下線老師“云守候”
從1994年成為一名英語教師至今,李青幾乎年年都是班主任。2005年進入青島一中后,李青連續帶過5屆畢業生,從高一到高三,人生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拼搏,李青陪伴5屆學生共同完成。當新高考與疫情狹路相逢,2020屆高考生在最后半年經歷了從未有過的困境,今年的高考之路,走的如此蹣跚而曲折。“我常常跟學生講,今年的疫情是他們人生中的一次考驗,今年能堅持到高考的學生、家長和老師都是英雄。”新高考元年、長時間居家學習、高考延期一個月……一系列突如其來的變故,讓學生和家長猝不及防,李青溫和堅定、波瀾不驚的態度,成了全班學生和家長的“定海神針”。“逆水行舟,風雨兼程”“人生沒有白走的路,走過這關,以后沒有困難可以阻止你”……這些過去聽上去略顯空洞的口號,在那段特殊時期,成了孩子們彼此扶持砥礪前行的信念。
李青陪孩子們走過特殊疫情下的備考時光。
從寒假后期到4月15日開學復課,漫長的居家學習,李青帶領學生一起走過。“網課期間所有高三老師都是24小時開機。早上6時30分,打開騰訊會議早讀間,學生陸續登陸進來,晚上10時30分,騰訊會議夜修室關閉學生下線休息,但只要線上還有一名學生在,我們做老師的就在會議室里陪著,盡管隔著距離,只能在屏幕上虛擬陪伴,但不能把學生單獨留在里面,成了所有老師不曾說出口的默契。”身兼班主任和英語備課組組長,李青每日的工作量之大不言而喻,每天從早到晚,兩臺電腦一部手機始終在線,成了李青那段時間的常態。
除了每天的直播課外,李青他們這些學科老師還要負責課程集備。遇到連堂英語課,英語老師組織學生先寫作文,寫完作文后學生繼續答閱讀題,6名英語老師抓緊利用這段時間批改作文。迅速批閱找出典型問題,所有老師匯總整理后,第一時間制作課件……等到學生做完閱讀題時,作文講評課件已經新鮮出爐。“那段時間所有的老師都很累,但大家心齊效率高,沒有一個人懈怠。學生也非常珍惜網課機會,非常配合老師工作。”李青說,在那段難忘的日子里,孩子們精神方面的需求空前強烈,每名班主任每科老師每節直播課一開始,勵志話語成了課件幻燈片上的標配。
開學復課 提著一口氣全班共堅守
3月31日,距離高考還有60多天時,教育部突然宣布,2020年高考延期一月舉行。17年來高考首次延期,對家長和考生的沖擊可想而知。消息下午2時多發布,當天下午學校就組織了班主任會議,當天晚上一中召開高三全體畢業班家長會,家長帶著學生共同上線,聽學校分析高考延期的原因和應對。年級家長會后,各班再開班會,李青和其他同事們一起,承擔起了最嚴峻最繁重的家長和考生思想工作。
4月15日,在學生、家長、老師和整個社會的共同努力下,山東高三全體開學復課。一中校園里,高考生們走進久違的教室,班主任肩上的擔子卻更重了。每天晨午晚檢,收集每日接送學生車牌號,統計走讀學生家人健康狀態,甚至教學生如何洗手、食堂怎樣按防疫要求就餐,額外增加的工作量,讓李青和老師們疲憊不已。“確實挺疲憊的,但就是一種責任吧,只要肩上扛著這個擔子,老師這口氣就要一直提著,不能松。”
隨著疫情壓力減弱,籠罩在老師和孩子們心頭的烏云也漸漸消散。“有天學校通知,今天下午大家可以去操場做廣播操了。孩子們特別激動,老師們也跟著下去。那天陽光特別好,天特別藍,學生特別聽話,做完操后原地跳啊蹦啊。所有人都覺得,正常的生活終于回來了。”只有每個經歷過疫情的師生,才能體會到那一刻的激動與雀躍,懂得這看似尋常的廣播操恢復背后的意義。
最后一課 單薄明信片承載師生情
三年時光轉瞬即逝,轉眼間來到了分別時刻。7月5日,高三生在校的最后一天,前夜李青花費了整晚時間,為班里每名學生寫了一張卡片。“學校專門印制的明信片,正面是青島一中校園風光,背面一側是高考勵志語,我就在右側的空白處,寫下每個孩子留給我的一個回憶片段。”從傍晚到凌晨一時,每名學生的三年點滴在腦海上重新翻過,李青認真地寫下給孩子們最后的話語。
“初識你時是個女漢子,其實你非常溫柔細膩。”“你比較溫柔,非常堅強。”最后一課,李青站在講臺上,抽出一張,輕聲細語地念出上面的話語,孩子們齊聲喊出對應的學生名字,被叫到的學生跑上講臺,鞠躬,雙手接過卡片。李青說,孩子們要走了,能送他們什么呢,只能送他們這份只有彼此才懂的回憶。單薄的一張小卡片,因承載了足夠多的情誼,而顯得沉甸甸。“兩天后家長來送考時告訴我,孩子回家后捧著卡片哭了很久,那份感情只有在那種特定的場合,特定的人才會懂。”在李青看來,她所做的不過就是看見了每個學生,記住了每個學生。
高考前的最后時刻,李青為孩子們送上棒棒糖。
高中三年 班主任的守候從未缺席
跟所有的一中班主任一樣,為了方便每天進教室陪學生,李青選擇了在學校周邊居住。從早上6時到晚上10時,班主任天天在教室里的守候,成了所有高考生最珍貴的備考回憶。高考4天,李青在考點門口守了4天,早上一個個擊掌鼓勵送進去,中午和傍晚一個個接出來,囑咐幾句再交到家長手里,李青的守候從高一到高三再到高考,從未有一天缺席。
在她看來,教書育人就像煲湯,大火速開但味道不好,只有足夠的耐心,搭上時間和精力,文火慢燉才有好味道。“高中階段對每個人都很重要,知識只是一個載體,教他知識其實就是教他做人。”面對錯題不回避不掩飾,及時糾正過來就好,就像人生一樣,不害怕犯錯誤,犯了錯再改過來,繼續面對下一次挑戰。“我們都說教師這個職業神圣偉大,細想起來,就是因為教師可以潛移默化地影響一個人。老師給學生的知識是有形的,但做老師尤其是班主任,教給孩子的絕不僅僅是知識。教育的美好和意義在于那些知識之外形而上的東西。”
高考四天,李青始終陪在學生身邊。
在采訪中,李青輕聲細語地講述了她和學生的很多片段。教師節,已經上大學的畢業生帶著吉他來到辦公室,給李青哼唱自己特地為老師作的曲子。“孩子說,一次他學習上受了挫,下操后獨自在操場上走,我過去拍了拍他的肩膀,說了一句‘加油,小伙子’。他說自己那個時候,特別需要別人拍一下他的肩膀,即使什么也不說就已足夠。就是這簡單的一個舉動一句話,孩子一路哭著回了教室。”李青說,她常常被孩子們感動,自己不經意的一句話一個動作,就這樣被孩子們記住,被孩子們珍視。
高考落幕 弟子遠走高飛老師繼續前行
眼下高考落幕,考生們四散離去,每天熱鬧的教室空空蕩蕩,李青和老師們雖然不舍,但仍然在心底祝福孩子,希望他們飛得更高走得更遠。“很多人談到老師送學生離開的心情,會說學生遠走高飛,老師原地返回,好像帶著淡淡的悲哀。但我覺得不是這樣,帶每一輪學生的過程中,我們老師年齡在增加,經驗在豐富,老師自己也在成長。是學生給我們的力量,讓我們也在往前走。”作為一名有著26年教齡的資深班主任,李青說,她從未覺得教師這個職業是單純的奉獻,學生們對老師無條件的信任和依賴,對每名老師來說都是無上的幸福。“課間里,孩子跑到辦公室只為了給你一塊糖,走廊里急匆匆跑來塞張小紙條,那份來自學生的簡單的執著、真誠和信賴,總讓你覺得這個世界善良而美好。”
高考結束后,學生感謝李青三年的陪伴和付出。
李青常常用能量守恒的理論來鼓勵學生,她也用這個理論來闡述自己對教師職業的理解。“我們可能失去了時間,失去了對家人的陪伴,但我們一定收獲了什么。幸福的來源就在于你認識到了你的收獲。”李青說,倘若只看得見失去,看不見收獲,一定會覺得當老師當班主任真累真苦,但一旦意識到了自己精神上的收獲,教師就變成了天底下最幸福的職業。(青報全媒體記者王曉雨)
責任編輯 王曉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