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數個孤枕難眠的深夜,躺在工地旁的板房里,32歲的建設者諶學升總會回想起年初那段在武漢奮力拼搏的日子。諶學升是中建三局一公司的項目經理,年初暴發疫情時,他火線請戰,和廣大工友一起,僅用十二天時間,便完成了雷神山醫院的建設,為抗疫做出了自己的貢獻。讓諶學升高興的是,自己沒有辜負五千萬云監工的網友。展望新的一年,他希望家人能夠身體健康,所負責的項目可以按時完工交付,為膠東人民的安居樂業貢獻力量。

諶學升一家三口。
不顧勸阻毅然報名抗疫
諶學升是湖北孝感人,2011年畢業后便進入中建三局一公司,前后在廣西、貴州等地負責多個項目的建設管理與指揮。去年臘月二十八,諶學升回到老家過年。除夕當晚,單位工作群發布要在武漢建設臨時醫院的消息,諶學升第一個報了名。“家里人一開始不同意,但身為一名建設者,這個時候不主動上前什么時候上前?”工作群內所說的醫院,便是火神山醫院。
當諶學升驅車出發時,卻因為武漢封城,孝感等地也封閉了高速公路而無法前往。就在他為無法到武漢參與戰疫而感到遺憾時,準備修建雷神山醫院的消息傳來。這一次,諶學升又第一個報了名。有了上一次的經驗,中建三局一公司特意為諶學升等參建人員申請了通行證。憑著這張證件,諶學升得以驅車前往現場。從孝感到武漢,原本只需一個多小時的路程,因為沿途封路等原因,諶學升足足開了5個多小時。趕到工地時,已是凌晨三時。讓諶學升印象深刻的是,工地上燈火通明,大家好像感覺不到困倦似的,在現場熱火朝天的干著。

十幾天沒和家人視頻
“隨著疫情的迅速發展,極度壓縮的工期壓得我們喘不過氣,大部分管理人員人基本上都是24小時作業,累了就隨地瞇一會。在參與建設的時間里,大部分建設者就回過兩三次次酒店休息。”諶學升告訴記者,抵達現場后,根本來不及準備,就投入到了繁雜的工作當中。此前在廣西、貴州等地負責項目時,諶學升曾有過醫院建設的經驗。“貴州的同濟貴安醫院就是我負責建設的。”不過,雷神山醫院的建設,卻和之前有很大不同。“工期太緊了,我們只能吃住都在工地上,實在太困了就到車上瞇一會。”讓諶學升欣喜的是,經過大家的努力付出,在五千萬網友的云監督下,雷神山醫院十二天完成建設按期交付。
“第一批病區開始交付,下午4時左右,國家衛健委領導協同雷神山院方,親自到現場對交付的區域進行驗收,當時我也在場,心里特別忐忑,前所未有的緊張,最擔心的還是各個系統的聯動調試出現問題影響移交。”最終,當雷神山醫院驗收團隊簽下驗收合格的報告時,諶學升小團隊的每位成員都留下了激動的淚水,當時已經是深夜11時了。每天忙在工地上,諶學升甚至忘了和兒子視頻。“每天都要忙到深夜,這個時候她們母子都睡了,只能簡單留言,等第二天晚上再看。”諶學升說。
建設過程中,有幾件小事讓他印象深刻:河南南陽的三名教師,騎著小黃車風風仆仆趕到工地現場向諶學升問路。據了解,他們來時一共4人,下高速時被攔截住了,一人駕車返回后,剩下3人從高速口尋找小黃車,騎行40多公里到達現場,最終志愿工作了8天,又隔離了20多天才返鄉。不計報酬,不顧生死,在他們身上,這就是最真實的體現。雷神山醫院旁邊的一名淘寶店主,自發找到工地幫忙,當她看到現場工人席地而坐、隨地而臥休息的情形時,當天下午就拉來了200多頂帳篷、1000多張塑料小板凳,無償捐助給現場工人使用。

諶學升(左)與技術員現場研究樓體外立面施工方案。
希望中風母親身體健康
完成雷神山醫院的建設,諶學升和工友們在武漢接受了隔離。隨著防疫形勢好轉,復工復產已迫在眉睫,身為中建三局一公司濰坊金茂悅項目經理,身處隔離期的諶學升只能遠程指揮。當他4月完成隔離回到工地時,工地已開始了生產。為確保年底前一期工程封頂,將因疫情影響逝去的時間搶回來,諶學升吃住都在工地上,保質保量完成建設任務。好在,目前該項目已進入了粗裝修階段,明年上半年就將交付。現在的諶學升,要么在工地現場,要么就到位于青島的公司開會。
看著親手參與的項目,在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面前發揮了巨大作用,諶學升內心里充滿了成就感。回望即將過去的2020年,他心里也充滿了內疚與虧欠:年僅4歲的兒子,正是需要父愛的時候,可因為分隔兩地,加上忙著復工復產,一年來他總共也沒見上幾次面。諶學升的妻子也在中建三局一公司,建設兩山醫院時,雖然沒到現場,但卻在后方負責著建設工人的工資統計與發放。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階段后,她帶著孩子在武漢忙前忙后,諶學升則在山東奮力拼搏。今年10月,諶學升的母親因突發中風入院,在重癥監護室搶救了20多天,才終于轉入普通病房。身為兒子的諶學升,卻沒法在病床前長久伺候,待了幾天就因為項目有急事而返回了山東。展望新年,諶學升希望,家人能身體健康,疫情能早點過去。“孩子很快就要上小學了,希望他能更加獨立,在我不在身邊的日子里照顧好自己。”諶學升說。(觀海新聞/青島晚報 記者 徐美中/文 徐常青/圖)
責任編輯:孫麗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