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新一代信息技術“主攻”和疫情的“助攻”下,工業互聯網成為超級風口,誰能站上這個風口,誰就能迎風起飛。
眼下,各地紛紛布局工業互聯網,搶占新賽道。可以預見,“十四五”時期,將是我國工業互聯網的快速成長期。未來怎么走,如何避免無序的“野蠻生長”?急需一個具有指導性的頂層“實操指南”。
1月13日,工信部印發《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3年)》,為我國工業互聯網的推進指明了方向,將引領工業互聯網邁入新階段。

這一重磅文件是繼“三年起步計劃”之后,中國工業互聯網發展進入2.0版本的頂層設計和實操指引,表明了國家對工業互聯網產業發展的極大期許,明晰了今后三年產業的發展機遇和趨勢走向。
由于各地在工業互聯網領域的發展階段和水平各不相同,對這份《計劃》的“讀后感”自然不同。
去年以來,青島抓住疫情期間工業互聯網發展的“窗口”機遇期,依托工業門類齊全、應用場景豐富、擁有世界三大工業互聯網平臺之一的卡奧斯工業互聯網平臺等優勢,努力營造工業互聯網全產業生態,全力打造世界工業互聯網之都。

目前,青島工業互聯網全面起勢,取得了“半個身位”的領先優勢。青島的做法和經驗已經進入國家的視野,2020年11月26日,工信部發函支持山東省創建工業互聯網示范區。山東“十四五”規劃建議明確提出,加快建設青島世界工業互聯網之都。
有了國家、省兩個層級的“站臺”,青島理應沖鋒在前,成為示范中的引領和標桿。《計劃》對青島而言,是恰逢其時的行動指引,就是青島發展工業互聯網的“作戰地圖”。青島要“掛圖作戰”,乘勢而上,擴大戰果,做新賽道的領跑者。
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開啟2.0版本

《計劃》的發布,是中國工業互聯網產業發展開啟新階段的內在需要。
以數字化、智能化為核心的工業互聯網,是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的產物,正在推動科技創新、生產方式、組織形式和商業范式的深刻變革,日益成為新型工業化的關鍵支撐。
從2012年首次提出概念,到如今《計劃》的發布,工業互聯網的地位越來越重要,發展目標和路徑也越來越清晰。
2017年是國內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行動拉開序幕之年,隨著《國務院關于深化“互聯網+先進制造業”發展工業互聯網的指導意見》的發布,一場新的工業變革浪潮醞釀而生。《意見》明確規劃了4個發展階段的目標,即2018-2020的三年起步階段;到2025年,基本形成具備國際競爭力的基礎設施和產業體系;到2035年,在工業互聯網的重點領域實現國際領先;最終到本世紀中葉,綜合實力進入世界前列。
起步階段,大批工業企業、互聯網企業涌入新賽道,在實踐中探索適合中國的工業互聯網生態體系建設。尤其2020年,突如其來的疫情成為工業互聯網超預期完成目標的重要推手。
工業互聯網的重要作用,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企業復工復產中得到了充分體現。在抗擊疫情的過程中,工業互聯網充分發揮互聯互通和資源鏈接的能力,促進供需對接,有力支撐了全社會資源的整合和物資高效調用。
而在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各地有序復工復產之際,工業互聯網為大批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提供了工業APP、工業云服務等工具,助力復工復產,并由此成為企業智能化改造、轉型升級的契機和加速器。
最終,在國家政策指導和有關各方共同努力下,中國工業互聯網建設成效顯著,起步期的行動計劃全部完成,部分重點任務和工程超預期,網絡基礎、平臺中樞、數據要素、安全保障作用進一步顯現。
當前,推動工業互聯網加快發展,已經成為緩解經濟下行壓力、兼顧短期刺激有效需求和長期增加有效供給的優先選擇。無論是基于國家戰略布局,還是廣闊的市場前景,中國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都必須立即向下一階段進發,開啟2.0版本,以便保持優勢,推動工業化和信息化在更廣范圍、更深程度、更高水平上融合發展。
經過2020年的迅猛發展,未來3年,中國工業互聯網將迎來快速成長期。從城市到企業,該如何抓住這一輪發展的黃金機遇?
《計劃》明確提出了我國工業互聯網產業未來三年的發展目標、發展機遇和趨勢走向,并分析解構了重點領域的發展任務、路徑規劃,同時出臺了一系列保障措施。這既是頂層設計,又是實操指引,《計劃》為企業和城市照亮了工業互聯網發展的前路。
奔跑的青島迎來行動指引

新興產業的發展離不開龍頭城市的引領和帶動。《計劃》是青島打造標桿城市的行動指引,和兌現利好的重大機遇。
如果在三年起步期行動計劃的超預期成績單中有城市類別,那么青島必然是最值得鐫刻的名字。
青島擁有雄厚的工業基礎、完備的工業體系,是全國最早探索工業互聯網的城市之一。近年來,青島還先后獲批全國首批兩化融合試驗區、國家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中國軟件特色名城。發展基礎良好、優勢突出,是青島選擇工業互聯網作為“換道超車”重大機遇的依據和底氣。
2020年,早著手、早布局的青島乘勢而起。
著力構建工業互聯網全產業生態,并以此為引領,青島面向全球集聚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等優質要素資源,在全國率先提出打造世界工業互聯網之都。
青島相繼出臺《青島市工業互聯網三年攻堅實施方案》、《關于加快工業互聯網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等政策文件,科學謀劃頂層設計,推動工業互聯網建設。
從優勢基礎到實踐探索再到頂層規劃,青島逐漸形成了建設工業互聯網的清晰思路和創新路徑。不到一年時間,青島打造世界工業互聯網之都已經全面起勢,成為中國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的實驗場。
青島更成為引領山東省工業互聯網發展的“火車頭”,其做法和經驗也進入了國家的視野。2020年11月底,工信部發函,明確支持山東省、廣東省創建工業互聯網示范區。
這說明山東在工業互聯網領域的探索和實踐得到了充分肯定,在工業互聯網這條新賽道上已經走在了前列。對于正在經歷轉型陣痛、加速新舊動能轉換的山東來說,這個含金量十足的“國家示范”來得太及時了。對已經取得“半個身位”領先優勢的青島而言,國家示范的加持,無疑是巨大利好。
當然,要成為示范引領的標桿,扛起為全國工業互聯網發展“探路”的國之重任,青島必須行動起來,將國家利好轉化為發展優勢。
與此同時,由工業互聯網引發的產業變革在青島不斷深入、迭代。“領先半個身位”的青島,在“十四五”規劃中,對工業互聯網的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持續推動制造業生產方式和企業形態發生根本性改變,助力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青島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局長卞成認為,當下,青島工業互聯網的發展已經由試驗區進入深水區,每一步探索都是創新。
在新階段的探索中,在新的發展機遇下,青島需要政策利好來夯實信心、助力發展,更需要行動的方向指引、路徑向導。
《計劃》的適時發布,進一步確定青島發展戰略的正確性、可行性、必要性,并為青島在工業互聯網深水區探索指明方向和路徑,成為青島打造示范引領標桿的行動指引。
“按圖索驥”補短板鍛長短

《計劃》將為青島提供哪些發展機遇和行動指引?
根據《計劃》,到2023年,工業互聯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量質并進,新模式、新業態大范圍推廣,產業綜合實力顯著提升。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共分解了11個重點任務。
其中,不乏青島的強項和長板。
壯大平臺體系的要求是,到2023年,工業企業及設備上云數量比2020年翻一番,打造3~5家有國際影響力的綜合型工業互聯網平臺、70個行業區域特色平臺、一批特定技術領域專業型平臺。
平臺是青島最大的優勢之一。去年以來,青島加快“雙跨”平臺、特色平臺和公共服務平臺建設,解決企業共性需求,提升數據作為核心生產要素參與價值創造和分配的能力,逐漸形成“一超多專”的平臺發展格局。尤其是國際領先的“雙跨”平臺卡奧斯,已鏈接企業近70萬家、服務企業6萬余家。未來3年,青島必然是平臺體系建設的領軍城市。
在新型模式培育和融通應用深化的重點任務中,都提到了要形成可推廣復制的應用場景。
青島另一個關鍵優勢是應用場景。青島擁有41個工業門類中的39個大類,齊全的工業生產制造場景成為了工業互聯網的天然試驗場。2020年,青島在全國率先分行業、分領域、分批次發布“工業賦能”場景1300個和“未來城市”場景200個,召開多次場景對接會,吸引了西門子、深信服等知名公司來青對接落地。未來全國選樹典型模式和應用典型場景,將為青島提供廣闊的發展舞臺。
關于關鍵標準建設,《計劃》提出,要建立較為完善的工業互聯網標準化工作機制,基本形成統一、融合、開放的工業互聯網標準體系,完成60項以上關鍵標準研制。
標準的制定者將掌握行業的話語權。目前,在國家鼓勵引導下,卡奧斯工業互聯網平臺已參與到工業互聯網標準制定中來,在國家行業標準方面主導參與21項,既為卡奧斯臺實現工業互聯網雙跨“新基建”奠定標準基礎,也有望成為今后關鍵標準建設的重要參與者、貢獻者。
重點任務中也有青島的不足和短板,青島正全力追趕。
產業發展基礎先行。初步建成覆蓋各地區、各行業的工業互聯網網絡基礎設施被《計劃》放在首要位置,著力點放在網絡體系和標識解析。
青島已經意識到基礎的關鍵性并積極補短板,根據各領域數字化建設和應用的共性需求,打通數據通道,互聯網絡建設提速。目前,全市累計建成5G基站1.5萬個,在移動網絡全國測評中位列榜首;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關鍵基礎設施實現突破,在上合示范區建設Handle標識解析全球輔根節點,建成工信部立項的家電、機械兩個行業標識解析二級節點,機械標識管理平臺已注冊100萬產品標識。
未來3年,青島還將建成5G基站3萬個,高水平建設人工智能超算中心,國家工業互聯網大數據分中心,夯實基礎設施建設。
顯然,《計劃》中蘊藏著青島的未來,確定了青島的優勢,照見了青島的不足,更照亮了青島打造示范引領標桿城市的前路。青島應以此為指引梳理思路,鍛長板、補短板,努力實現“換道超車”。
作者 | 長亭 策劃 | 沈默
責任編輯:孫麗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