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有一種人,活得特別累:
別人看多一眼,就擔心對方是不是討厭自己?
別人竊竊私語,就覺得他們會不會在議論自己?
別人情緒不好,就會想是不是自己做錯了什么?... ...
他們的情緒,被旁人的表情、目光、動作牽動著,會因為別人一句問候溫暖很久,也會因一句玩笑糾結半天。
就像是拿著放大鏡,他們看到的所有的美好和丑惡都會加倍。
這就是【高敏感人格】,我就是其中之一。
對于高敏感族,旁人無心的一句話或舉動,很容易就讓我們覺得別有深意。
就連微信消息沒帶表情包、語氣詞、標點符號,都會讓我覺得是不是得罪了對方。
這敏感的性格,讓我每天都活在內耗中,十分疲憊。

02.
就像有一次,我做工作匯報的時候,抬頭發現領導皺了下眉頭,好像還嘆了一口氣。
“完了完了,領導肯定覺得我講的太差了”、“他是不是要打斷我了”、“我果然又讓人失望了”……
消極的想法止不住地涌上來。
結束后,我跟同事訴苦:“剛剛我匯報的時候,領導一直在搖頭嘆氣,肯定是對我失望了。”
同事一臉疑惑:“我沒看到啊,是你太敏感了吧?”
“真的沒有嗎?可我明明看到了,我要不要去跟領導請個罪呢?”
一整天,我都糾結于這件事,什么都沒心思干。

晚上下班前,我厚著臉皮問了領導,自己最近有沒有做得不好的地方。
他卻和藹地笑了笑:“沒有啊,怎么這么問?對了,你早上的工作匯報很亮眼,繼續努力啊!”
那一刻,我感覺壓在身上的一顆巨石,終于落了地。
類似的事情幾乎每天都在發生,但大部分時候,事實都證明——是我想太多,讓自己心累不說,還耽誤了正事。
我也知道不應該想太多,但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甚至懷疑自己是不是病了?
03.
后來,在閨蜜的建議下,我找到心理咨詢師,希望能改掉自己的敏感。
可咨詢師卻對我說: “其實,敏感的人也能活得很從容,你或許只是缺少一個看見自己的機會?!?nbsp;

真的嗎?可我現在只覺得敏感是個累贅,讓我每天都活得很累。
帶著懷疑,我繼續跟著咨詢師的引導,慢慢剝開了敏感的“真實面目”:
一方面,強大的感知力,讓我很容易察覺到旁人的變化,讓自己想太多;
但另一方面,高感知力也能讓我更容易共情別人,理解對方的情緒和需要。
就像有一期《快樂大本營》,大家聊得火熱時,嘉賓吳磊說謝娜是少女,讓她非常開心。
而維嘉說了一句:“16歲的孩子說的話你們也信?。 ?nbsp;
吳磊有點接不住這個話梗,一時啞口無言。
只有何炅看出了他的尷尬,接了一句:“16歲孩子說的話才信呢!”成功替他解了圍。

何老師的敏感,讓他能在許多場合察覺到旁人細微的情緒變化,并替他們圓場。
這份感知力,就是何老師“高情商”的秘密,也是每個【高敏感人格】擁有的天賦。
但大多數人,包括我,都陷在了敏感帶來的困擾,而不知道如何發揮這份天賦:
因為敏感,容易鉆牛角尖,卻不知道自己可以把事情做得更細致認真;
因為敏感,總是自我否定,卻不知道自己可以在自我反省中不斷進步;
因為敏感,情緒容易受影響,卻不知道自己能更容易共情、接納他人...
04.
幸運的是,在咨詢師的幫助下,我對自己的高敏感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并運用7天系統練習法做了許多訓練:
關注當下自己:讓注意力回歸到自己身上,明確“我想怎么做?”
發掘自己的內在需求;回顧過去經驗:
通過回憶,找尋過去可能導致過分敏感的因子,慢慢接納自己,與自己的過去和解;
變敏感為優勢:將敏感特質更多地運用到共情、自我探索中,提升自己的人際能力和實現自我成長; ......

漸漸地,我開始接納了自己的高敏感,并利用這份天賦,讓生活有了不同的色彩:
善于察覺他人的情緒,理解他們的感受,讓我收獲了更真誠的友誼;
謹慎行事,讓我在工作中規避了很多風險,成為了領導的得力助手;
感知力強,讓我更容易察覺到生活中細小的美好,并因此快樂一整天...
當我真正看見自己后,才發現:原來敏感的我,也能從容地過上想要的生活,體驗到人生的精彩?。ㄎ湫≌n/文)
你身邊有具有“高敏感人格”的人嗎?你看到他們的特殊天賦了嗎?
責任編輯: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