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海慈醫療集團普外科三病區陳建鋒副主任醫師團隊聯合麻醉科、手術室、功能檢查科成功實施巨大肝癌解剖性左半肝切除術,切除肝左葉腫瘤直徑達15厘米,該手術的成功開展標志著海慈醫療集團普外科團隊精準肝切除的綜合技術能力達到國內領先水平。
69歲的王先生因體檢發現肝占位,入住海慈醫療集團腫瘤中心二病區,通過增強CT、超聲導航肝腫瘤細胞活檢等檢查診斷為肝細胞癌。明確肝癌診斷后進行多學科(MDT) 會診討論,確定進行手術治療,后轉入普外科三病區。患者術前完善肝儲備功能測定(15分鐘ICG滯留率14%)、三維重建成像檢查(肝容積1554ml、右半肝630ml、左半肝923ml、病灶372ml位于左半肝、衛星轉移灶2個、其中一個位于中肝靜脈根部)。測定標準肝體積1146ml,擬定行左半肝切除術,評估剩余肝體積/標準肝體積為54%。
普外科三病區負責人陳建鋒副主任醫師帶領醫護人員進行充分術前討論,制定手術方案、術中及術后應急預案。手術難點在于左半肝巨大腫瘤伴肝衛星轉移灶2個,其中一個位于中肝靜脈根部。在完成左肝主體瘤切除的同時,如何完整切除轉移衛星灶、中肝靜脈的根部處理、中肝靜脈的保護,這些都是安全完成肝腫瘤切除的關鍵所在,由于患者有肝硬化基礎,肝功能儲備不足,同時也隱藏著極大的手術風險。
近日,陳建鋒副主任醫師團隊聯合麻醉科手術室為患者實施手術。術中在未阻斷第一肝門前提下,通過降低肝門板技術,完成左肝門靜脈、肝動脈的游離結扎。功能檢查科劉泳副主任術中實體肝超聲定位,明確肝內衛星轉移灶位置,左肝靜脈和中肝靜脈的解剖關系,中肝靜脈的走行,為肝腫瘤安全、完整切除,同時最大限度保護殘肝功能,提供了技術支撐。自中肝靜脈肝體表投影確定肝切除線,麻醉醫生配合控制中心靜脈壓,降低肝靜脈壓力減少術中出血,裸化中肝靜脈左側緣,同時保護中肝靜脈的功能,解剖第二肝門,顯露左肝靜脈匯入中肝靜脈處,完成左半肝切除,同時安全切除肝內衛星轉移灶。術后患者恢復良好,再次行ICG實驗15分鐘滯留率為9%,較術前明顯改善,將于近期康復出院。
專家介紹,CT三維重建技術已廣泛應用于肝膽外科的臨床實踐中,三維重建可清晰地顯示病灶位置與肝內管道系統的關系,對術前評估肝體積及病灶體積,制定診療決策,術中精準操作及術后個體化管理等具有重要價值,推進了肝膽外科和微創技術不斷發展,在臨床應用上體現了重要價值。
ICG實驗是目前國際上公認的評估肝功能比較準確、簡便、可靠的方法。尤其生化檢查正常時,ICG實驗可能先出現異常,是目前唯一床邊實時動態監測方法,在國內較大的肝病治療中心已列為臨床常規檢查項目。在肝膽外科的臨床應用,主要用于術前肝儲備功能的評估,計算出安全的肝切除體積,協助確立最佳方案,從而達到規避手術風險,減少術后并發癥的目標。觀海新聞/青島晚報 記者 于波 通訊員 李均雁
專家推介
陳建鋒
海慈醫療集團普外三科(肝、膽、胰、脾專業)負責人,副主任醫師,醫學博士后,師從董家鴻院士,維也納AKH總醫院訪問學者,從事普外科及肝膽外科臨床工作二十余年。擅長普外科、肝膽外科常見病的診療工作,尤其擅長肝癌、膽管癌、壺腹部腫瘤、膽石癥、門脈高壓癥的外科及綜合治療,熟練掌握腹腔鏡肝切除、膽總管結石、胃腸道腫瘤、脾切除、胰腺腫瘤切除手術技巧。
兼任中國人民解放軍普通外科學術委員會門脈高壓學組委員,中華醫學會肝病學分會委員,山東省醫學會器官移植分會委員,山東省醫師協會肝膽外科分會委員,青島市醫學會器官移植專科分會委員,青島市抗癌協會肝癌專業委員會委員等。 坐診時間:周二全天、周六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