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25日,88歲的韓奶奶(化名)因腹部疼痛被急救車送往市立醫院東院急診科治療,入院診斷為腸梗阻、高血壓3級、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心臟病。12月26日凌晨3:40分,韓奶奶突發呼吸心跳驟停,口腔、鼻腔、氣道內噴射出大量血性嘔吐物,并伴隨大量血凝塊,醫護立即展開搶救,心臟按壓、氣管插管、建立靜脈通路、心電監護、藥物治療……
外周血管穿刺困難,骨髓腔穿刺1分鐘建立生命通道
由于患者血壓測不出,外周靜脈塌陷,短時間內外周穿刺困難,難以滿足患者補液救治需求,時間就是生命,此刻值班護士徐帥、孫璐璐、梅明蓮和朱亞南不約而同地想到了剛剛培訓練習的骨髓腔穿刺技術。朱亞南立即取來骨髓腔穿刺針:定位——消毒——穿刺槍定位——取下安全栓——穿刺——取針心——固定——回抽——沖洗——連接輸液器,雖然是第一次,但是得益于扎實的訓練,朱亞南動作沉穩精準,一氣呵成,僅用一分鐘,便快速建立了骨髓腔通路,順利開始加壓輸液,為救治藥物的應用爭取到了寶貴時間。

骨髓腔為什么能輸液?
通俗地說,在骨髓腔內有很多高分化的非塌陷的靜脈網,與血液循環相通,因此,輸入骨髓腔內的藥物和液體可迅速、有效地進入血液循環。骨髓腔被骨性結構所包圍,不像血管腔那樣會因為血容量不足而塌陷,外周靜脈塌陷時,骨內靜脈通道依然保持開放,且有較大通透性,因此被稱為“永不塌陷的靜脈”。在患者休克或大量失血的情況下,患者的外周靜脈通常會塌陷,導致外周靜脈穿刺困難,無法實現搶救藥物的及時應用,而骨髓腔內的這些非塌陷的靜脈網則可以快速吸收灌注到周圍的藥物,并通過骨內靜脈竇將其快速轉運到體循環之中,并吸收利用,完成救治。

安全便捷的生命通道
在國際上,骨髓器穿刺輸液并不算新技術,已成為歐美國家多數醫療組織的急救培訓的重要內容之一,大量臨床實踐證明,骨髓穿刺輸液能有效縮短通道建立時間,顯著提高急救成功率,臨床應用價值較高。但由于種種原因,該技術目前在我國開展的并不普遍,很多著名的三甲醫院都沒有開展此項技術。
2019年,市立醫院東院急診科便將開展骨髓腔穿刺技術列入計劃,從理論知識到骨髓腔穿刺設施,再到優秀骨干的培訓學習、練習,護理人員扎實掌握了這一急救技能,骨髓腔穿刺技術如期開展。將來,急診團隊會利用更先進的技術不斷充實自己,不斷提升搶救生命的本領,挽救更多患者的生命。觀海新聞/青島晚報 記者 于波 通訊員 徐福強
責任編輯:于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