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6日,青島市中心醫院血管外科團隊成功為一名腹主動脈瘤先兆破裂患者實行腔內修復術。術后患者恢復良好,將于近日出院。當天,市中心醫院血管外科值班醫師于洋洋接到急診科打來的電話,“患者64歲男性,收縮壓190mmHg,左下腹及左腰部疼痛3天,腹部CT考慮腹主動脈瘤,周圍可見滲出,請血管外科緊急會診。”于洋洋火速趕到急診科后,發現患者的腹主動脈瘤已經有滲出,屬于先兆破裂狀態。腹主動脈瘤是存在人體內的“不定時炸彈”,一旦完全破裂,就會引發體內大出血,致死率高達50%~80%。情況十分危急!隨后,市中心醫院血管外科團隊緊急上演了一幕《拆“彈”專家》。
時間就是生命!于洋洋一邊積極控制患者血壓,完善腹部CTA檢查,一邊報告血管外科主任徐兆訓,開通院內綠色通道,查核酸并將患者單間隔離。接到電話后,徐兆訓在趕往醫院的路上,通知科室副主任高成和孫吉峰醫師火速從家中趕往醫院。在院的于洋洋在完善病史時發現,這名患者既往有30多年抽煙史,1-2盒/天,有高血壓病史多年,血壓控制不佳,6年前因腦動脈瘤手術住院時就已經發現腹主動脈瘤,瘤體大小約4cm。當時醫生建議手術治療,被他拒絕了。6年來,他沒有規律復查,腹痛加重才想到就醫,險些釀成大禍。徐兆訓領團隊人員快速制定了手術計劃,準備好術中所需器械。2小時后,在相關科室的配合下,血管外科團隊為患者行腹主動脈瘤腔內修復術,成功拆除“炸彈”。術后,患者腹痛及腰疼癥狀消失。
徐兆訓介紹,50%以上的腹主動脈瘤早期沒有不適癥狀,但是隨著瘤體的增大,可在腹部臍周發現搏動的包塊,如果出現腰腹痛癥狀,則提示先兆破裂或不完全破裂,一旦休克則提示腹主動脈瘤完全破裂,患者可在短時間內死亡。診斷腹主動脈瘤的常規方法有超聲、CT、核磁共振等。觀海新聞/青島晚報 記者 于波
健康內存
腹主動脈瘤不能自愈,微創手術治療解難題
腹主動脈瘤為動脈擴張性疾病,不能自愈,一旦瘤體破裂,死亡率極高。瘤體直徑5cm以上是絕對手術指征。傳統的手術治療為開腹行腹主動脈瘤人工血管置換術,手術創傷較大,恢復較慢,并發癥多,腹部可遺留長約20cm的刀疤。而目前最先進的腹主動脈瘤腔內修復術,是微創手術治療,僅在雙側大腿根部各遺留幾毫米的穿刺點,創傷小,恢復快。
徐兆訓提醒,大幅度的降溫會使人血壓、心率增高,因此,冬季為大動脈疾病的高發季節。廣大老年朋友冬天要保持良好心情,注意保暖,積極控制血壓,保持血壓穩定;還要戒煙、戒酒,多喝水、多活動,注意定期健康查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