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在網上看到了一條慘痛新聞。
一個年僅13歲的女孩小怡,在大家喜迎元旦的時候,選擇了投塘結束自己的生命。
小怡在最后的遺書里寫道:“他們都不相信一鳴驚人。”
01.
花季少女為何輕生?
安徽省潛山市王河鎮初中生小怡,今年剛滿13歲,是雙胞胎姐妹中的妹妹。
剛剛過去的12月底,學校組織了月考,小怡政治開卷考試,考了100分。
這本是件令人高興的事兒,但班主任老師卻對此提出懷疑:
先是打電話給小怡的爺爺,問孩子是不是做過同樣的試卷,或者認識其他學校的學生,提前知道了考題。
得到否定答案后,汪老師又和其他老師一起,先后幾次把小怡從教室喊出來談話,有次孩子當場就委屈得哭了。
最后,老師決定讓小怡和雙胞胎姐姐小樂,重考一次。
這一次,小怡考了98分——錯了兩個小題,但和第一次成績誤差不大。
12月31日,全校月考成績揭曉,總分720分,小怡考了639分,位居全年級第一。

女孩小怡
1月1日下午3點多,家人發現小怡不見了,開始四處找她。
晚上6點多時,村口的池塘里,飄起了小怡的羽絨服。
13歲少女投塘溺亡了,警方排除他殺。
家人說,小怡的自殺,和班主任誣賴孩子作弊有關。
事發后,媒體采訪小怡就讀的學校,校長否認重考一事,這讓小怡家人非常寒心。
小怡留在QQ空間里的最后一句話是:“考試正常發揮,考得好怪我嘍?”
孩子發生這樣的事,誰都不愿意看到,但怎么能說和教育者完全沒關系?
這位老師沒明白:十幾歲的孩子把面子和尊嚴看得有多重要,有時候可能比自己的生命更重要!
逼死孩子的絕不是少考的那2分,而是徹頭徹尾的不被信任。
02.
被冤枉的滋味無法言說
那時候,我家有個很大的存錢筒,里面裝了很多家人平時花剩下的硬幣。
有一天,母親晃動存錢筒時發現輕了許多,就問我和姐姐是不是拿了里面的錢去買零食,我和姐姐都堅決說沒有。
母親不相信,就把里面的硬幣全都倒了出來,結果發現所有5分的全都不見了。
姐姐說,每次爸媽讓她買饅頭、買菜,她都會把找零的硬幣投入存錢筒,自己是存錢的人,怎么可能再去偷拿呢?
就這樣,姐姐很快被排除了嫌疑,而我卻沒有證明自己清白的理由。
過了一段時間,母親發現,2分錢的硬幣又都不見了!
這下父母更相信我是拿錢的人,因為姐姐已經上初中,每天早出晚歸。
只有我經常一個人在家,所以才有時間在那里挑硬幣。
當時,我真的覺得自己滿身是嘴也說不清。
就在我委屈不已、苦惱于父母的不信任時,鄰居家的一個小男孩因為盜竊被警察當場抓獲。
在交待作案細節時,他說出撿過我家丟的一把鑰匙,之后便經常開門到我家拿錢。
因為輕車熟路了,所以每次他進了我家都“直奔主題”,拿了錢就走,所以我們一直沒發現家里其他地方有變化。
這時父親才想起自己兩個月前丟了一串鑰匙,就是那串鑰匙給我家惹來了麻煩。
真相終于大白,我委屈得大哭了一場,父母也因為冤枉我而向我道了歉,并且給我買了禮物,我的心情也隨之開朗起來。
我想,如果那個小男孩沒有被警察抓住,可能那個黑鍋我要背上一輩子。
這件事會不會影響我的人生,我不敢說,但我覺得,父母對我的不信任一定會給我心理帶來深深的影響。
03.
不信任,就像一劑“毒藥”
我們無法想象:一個選擇用性命來換取信任,用自毀來報復質疑的孩子,背后承受著怎樣的痛苦和絕望。
一位心理醫生曾經接待過一個特別的女孩。
她的性格有些頑劣,在學校里與大家不太合群,老師經常批評她。

后來,女孩慢慢改好了,成績也一點點地上來了,可父母卻不相信孩子真的進步了。
父母的不信任,澆滅了女孩內心最后一點希望;打那以后,女孩就性情大變。
她逃學、打架,整天和社會上的壞人混在一起,再沒有和父母說過一句實話。
父母有時會抱怨:孩子不愛和大人溝通,有事自己悶著;要么一點就炸,動輒大吼大叫亂發脾氣;要么滿嘴謊言、欺瞞,難以好好交流。
孩子出現這些不良行為,作為父母的我們或許正需要想一想,平時的言行中是否透露出了對孩子諸多不信任呢?
不相信孩子能自覺完成作業;不相信孩子能不被誘惑;不相信孩子能自我負責;不相信給了孩子自主權以后TA能安排好自己的生活......
對孩子的不信任,就像一味毒藥,讓孩子“失聲”,關上心靈世界里那道通向陽光的大門。
04.
被信任的孩子,有多幸運
還記得2020年10月發生的男孩被冤枉劃壞奧迪車事件嗎?
一個小男孩被指劃傷了一輛奧迪轎車。看了視頻后,孩子家長直接賠了錢。
盡管小男孩極力辯解:“不是我,我只是在逗蒼蠅。”但車主始終認為是這個小朋友劃的。
在現場調查的十幾分鐘里,孩子感到驚慌、害怕,從一開始“急著爭辯”,到后面“越來越不愿解釋”。
辦案民警鄒興華察覺到孩子情緒不對,想起自己小時候被冤枉的經歷。
鄒興華從小生長在農村,有時候他明明從自家地里背回菜來,別人非要說是偷了他家的,跟大人一講,雙方就要吵架,鬧得很不愉快。
還有一次,他去打豬草喂豬,結果那天外公去世了,母親到處找不到他,以為他跑去哪兒玩了。
等他回來后,母親不問青紅皂白就把他打了一頓。
那種“藤條打在腦殼上”的感覺,他到現在還記得:“真的記一輩子。”

辦案民警鄒興華(圖片來源:人民日報)
在采訪中他回憶道:“你(小孩子)怎么講得贏,大人他說東就是東,說西就是西。”他對這件四十多年前發生的小事,仍有些不平。
“人都不能受委屈,不管是小時候還是成人以后。”如今他作為一個大人,不能冤枉小孩,作為一名警察,更不能冤枉好人,即便是一件小事。
“小孩子被冤枉的話,對他這輩子影響太大了。”
于是他前后多方調查三天,終于發現小朋友的手沒有觸碰過車輛劃痕的位置,這輛車在來到停車場之前,車身就已經有了劃痕。
他激動地告訴所有人:孩子沒撒謊,車不是他劃的。
事后,很多人都在感謝這位善良的民警,保護了一個孩子稚嫩的心靈。
萬幸,小朋友在最需要被信任的時候,遇到了一個肯信他的溫暖的人。
可是有多少孩子,卻沒有這種幸運,從天而降的“大鍋”,只能自己扛——扛過去了,記住一輩子;抗不過去,結束一輩子……
05.
別讓傷害繼續蔓延
我們都在期望身邊有這樣一個人,無條件信任、支持自己。尤其在小的時候,我們把這份希冀寄托在最依賴的家長身上。
但很多時候現實卻沒那么盡如人意,各種相關的話題下,都是網友吐槽自己被家長冤枉的經歷。
為什么大人會不相信孩子?
真相是:因為在很多大人看來,寧可錯殺不可放過,比起孩子撒謊、偷東西、逃課作弊……誤解的成本太小了。
即使最后發現誤解孩子了,一些教育者也會想當然地認為是為了孩子好,孩子很快就會忘記。
可是對孩子來說,得不到尊重,得不到“看見”,得不到道歉,這份傷害真的能忘嗎?
冤枉孩子的大人,可能小時候也被權威如此對待過,已經不相信人性是向上向善的,所以寧愿首先保護自己的面子,而輕視一個孩子的感受。
也許曾經,我們沒有獲得過無條件的信任,但是當我們有了認知、有了判斷,就一定要做出改變,給自己的孩子更純凈的童年。
信任可能只是一個堅信的眼神,一次肯定的點頭,一抹欣慰的微笑,但它卻能消除猜疑和不滿,化解矛盾與沖突,拉近心靈的距離,填平情感的溝壑。
自信,且相信孩子,傷害就不會蔓延下去。(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李慧)
你認同作者的觀點嗎?你怎么評價那個13歲女孩的輕生舉動?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責任編輯:李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