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2月3日22點58分39秒,
是今年的立春時分,
這一秒鐘過去之后,春天就重回人間,
大地回暖,萬物復蘇。
《群芳譜》中說:“立,始建也。春氣始而建立也。”
立春,為“二十四節氣”之首,代表萬物起始、一切更生之義。
冬雪融化,四季初始,便是春天的樣子。

立春
【宋】范成大
彩勝金旛夢里,茶槽藥杵聲中。
索莫兩年春事,小窗臥聽東風。

春日臨近,撥開冬日的陰霾,來好好感受一場久違的陽光和春風。
萬物之春,含苞待放。
立春偶成
【宋】張栻
律回歲晚冰霜少,春到人間草木知。
便覺眼前生意滿,東風吹水綠參差。

東風吹,春意歸,新綠又灑滿人間。一江春水,生機勃發,處處可愛。
木蘭花·立春日作(節選)
【宋】陸游
春盤春酒年年好,試戴銀旛判醉倒。
今朝一歲大家添,不是人間偏我老。

明媚春光,年年相約,春景看遍,心頭卻增添一分愁緒。
春天又至,痛飲一番,休管它何去何從。
減字木蘭花·立春
【宋】蘇軾
春牛春杖,無限春風來海上。
便丐春工,染得桃紅似肉紅。
春幡春勝,一陣春風吹酒醒。
不似天涯,卷起楊花似雪花。

春風送暖,欣欣向榮。
歲寒一夜去,春隨五更來。
立春習俗
祭春神
句(gōu)芒,或名句龍,是中國古代神話中的春神,主管樹木的發芽生長,為東方天帝太昊之臣。
春神是中國民間祭祀的一位神仙,立春這日,人們要鄭重地“迎春”,迎接春神的到來。

唐代詩人韓偓有詩“句芒一夜長精神,臘后風頭已見春”。
咬春
立春日吃春餅稱為“咬春”。
春餅是面粉烙制的薄餅,一般要卷菜而食。
中國民間在立春這一天要吃一些春天的新鮮蔬菜,既為防病,又有迎接新春的意味。

咬春還包括吃蘿卜,明代《酌中志》記載:“立春之時,無貴賤嚼蘿卜,曰‘咬春’。”
把春天“咬住”!
打春牛
打春牛這個習俗最早起源于皇宮,立春之日要把皇宮門前立的泥塑春牛打碎,百官朝服,彩仗鞭牛,再拾取打碎的春牛殘片,圖的就是新一年的豐收。

立春寄語
立春是春天的前奏,春日邁著腳步走近,空氣中已有早春的氣息。
人隨春好,春與人宜。
人間草木生長,萬物煥然一新。

來一同感受春回大地,來一同享受春滿人間,待冰雪消融,相約踏青游玩。
所有的溫暖與美好都會如約而至。
“只要春天不死,就有迎春的花朵年年歲歲開放。”

擁抱春暖花開,春風拂面,陽氣始發。
春日在即,新的際遇定在新的一年等著你。
佳期如許,愿山河無恙,歲歲平安。
責任編輯:單蓓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