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朋友剛離婚時,她在停車場看見前夫的車子,忍不住用口紅在擋風玻璃上寫了很多難聽的話。
她知道離婚了,就該放下,可就是做不到。
一想到那么多年的青春喂了狗,她就氣不打從一處來,甚至想拉著前夫同歸于盡。
類似的事情現實中有很多,讓人唏噓:曾經同床共枕,最后還是變成了仇人。
今天我們來聊聊,如何應對那些暴脾氣的失控現場。
01.
離婚時的情感體驗,類似面對死亡
伴侶間經常有著對彼此憤怒的時刻,離婚時更容易達到高峰狀態(tài)。
事實上大多數人,即便順利辦理了離婚手續(xù),也還要經歷漫長的掙扎,才能真正從離婚的陰影中走出來。
心理學家研究發(fā)現,人在離婚時的情感體驗,類似面對死亡,甚至更痛苦。
● 因為知道那個人還在那里,還有各種可能性,所以從內心底不覺得這一切真的結束了;
● 而死亡是真的結束,反而更容易釋懷。
《分手后,成為更好的自己》一書作者布魯斯·費希爾提出:
● 要完全走出離婚期,平均需要兩年時間,有些人甚至要4~5年;
● 時間長短與人對這段感情的投入程度和自我調節(jié)能力息息相關。
在走出來之前,人們會感到非常壓抑、憤怒、孤單。
接下來恐懼、孤獨、內疚感、被拋棄感、悲傷、自我懷疑、絕望等負面情緒會輪番襲來,不斷折磨早已經傷透了的心。
02.
“一點就炸”暴脾氣的起因
憤怒,是大多數人剛剛離婚或分手時的自然反應。
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沖動。不同的是,有些人選擇克制,而有些人任由情緒泛濫。
有不少人會把負面情緒訴諸暴力,圖的就是一個“爽”字——不撕不揍就是慫。
可是心理學告訴我們,還真不是。 無法處理憤怒,其實源于內心的慌張。
我們之所以憤怒,是因為人生來討厭失控感。
當文明的方法無法解決沖突,人就會不自覺地退化到原始狀態(tài),用武力或者其他簡單粗暴的方式找回主動權。
沒有學會建設性地表達憤怒的人,才會選擇暴力的方式去宣泄。
比如一些因為憤怒而對妻子大打出手的男人。
暴脾氣也不是一日養(yǎng)成的。 很多無法恰當表達憤怒的人,在成長的過程中,往往沒有被好好愛過。
他不被允許表達自己的憤怒,更沒有人教他如何建設性地表達憤怒。
久而久之,憤怒在心中越壓越多,直到把ta逐漸變成一個一點即燃的炸藥包。
事實上,每個人都有一個情緒按鈕,一旦被觸及,就會爆炸。
但是暴脾氣的人身上,有無數個按鈕,跟他們接觸時要像排地雷一樣,小心謹慎。
03.
表達憤怒,需要學習
我們常常討論,怎樣離開那個暴脾氣的人。
但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有可能經歷極度憤怒的時刻。
平常人和暴怒者之間,僅僅一線之隔。
如何防止自己暴怒,如何面對自己的憤怒呢?
a. 改寫故事,用幽默訴說遭遇
幽默是一種選擇性地用積極的方式調侃苦逼現實的態(tài)度。
敘事療法認為,問題不能代表人。
敘述,把人和問題剝離,將問題外化,從而挖掘出人自我成長的力量。
當我們能夠把事故轉化成幽默的故事,也就不再會被它折磨。
b. 利用幻想表達憤怒
就像口里的痰,情緒總是得找到合適的出口,才不至于對別人造成困擾。
一個鄰居奶奶,一天到晚總是樂呵呵的,可事實上她老公脾氣非常暴躁。
她說:“每次他不在家的時候,我就對著空氣大罵特罵,他一回來我就馬上閉嘴,不過發(fā)泄完,心情就暢快了,就懶得跟他吵。”
她的辦法和空椅子練習很像。 你可以試試找一把空椅子,想象自己的前任正坐在上面,然后把你想說的話都說出來。
很多時候,我們并不是真的想要對方怎么樣,只是希望能夠有機會說出深藏在內心的話。
傾訴,是人的本能,也是憤怒時正常的需求。
c. 正視憤怒,重新找回控制感
合理情緒療法的創(chuàng)始人埃利斯認為,將事情想得過于糟糕或強迫性思維,是憤怒情緒的根本原因。
當你發(fā)現自己對前任怒火中燒的時候,問問自己3個問題:
● 你對ta的期待是什么?
一定是ta做了一些,你不可控制的事情,才會憤怒難當。
● 為什么不能夠忍受別人不符合自己的期待?
控制欲太強是導致人際關系破裂的重要原因,只有放下自己對別人強迫性的控制欲,才能夠在關系中重獲自由。事實上,你無法全然控制任何人,甚至你自己。
● 后果真的有那么糟糕嗎?
絕大多數情況下,真實情況都沒有想象中糟糕,沒有必要自己嚇自己。
沒有人會因為一只螞蟻擋了路而咆哮失控。
d. 用健康的方式發(fā)泄憤怒
前面三種方式也許有點費腦子,但是給自己找點樂子,對任何人都不難。
情緒本質上是一種能量,所以,它像體力一樣,可以被消耗,被轉移。
心理學臨床研究證明,大多數心理問題其實都可以借助運動緩解,比如很多因為失去親人朋友而痛苦絕望的人,通過跑馬拉松重新找回了活下去的力量。
除此之外,尖叫、旅行、傾訴都是不錯的方式。
婚姻內,有情緒波動很正常。
但被情緒駕馭,為了發(fā)泄而罵罵咧咧,甚至大打出手,只會傷人傷己,對現實問題毫無幫助。
不妨試試用建設性的方式排解憤怒。 從人生經歷中學習,以后才能更加幸福。 (作者|非心 來源|壹心理)
你覺得伴侶的情緒重要嗎?你的TA是一個“情緒控”嗎?歡迎在評論區(qū)留言。
責任編輯: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