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前幾天,外甥從上海回來過年,人剛到家,女友的電話就打進來了。
姐姐問及他和女友的感情,他嘆息說,就那樣吧。
姐姐說:“什么叫就那樣?”
外甥說,就是不怎么樣,他正在考慮要不要分手呢。
外甥說,雖然他們交往了兩年,但越來越覺得女友長不大,心理不成熟,總像個小孩似的。“
他說女友特別黏人,依賴感強,稍如不意就會耍小脾氣。
最讓外甥為難的是,女友希望除了工作以外,兩人都要待在一起。
外甥是個外向型的人,喜歡社交,工作中也經常出差,女友總是要么跟著他去社交,要么就是滿腹怨言。
這讓外甥覺得,心里特別累。
他害怕自己以后的生活被女友控制,所以想逃離這段感情了。
02.
無獨有偶。我身邊的一個女孩也想跟男友分手,因為她發現戀愛一年來她的郁悶比開心要多得多。
研究人員發現:很多人其實都有考慮過“我是不是該和ta分手、我們是否合適”這樣的問題。
但是,這個問題因其復雜程度而往往無解。
因此,出于對分手后未知狀態的害怕、對當前生活的習慣性依賴,大多數人會選擇“保持原狀”。
更耐人尋味的是:在所有提及上面三項“分手原因”的人中,有將近一半的受訪者表示,自己雖然已經明確有分手的意愿了;
但還是猶豫不決、選擇觀望,成了典型的「分手拖延癥患者」。
如果你和 ta 的關系中,出現了以下 4 個信號,請認真地、用心地、也慎重地考慮是否要和ta分手。
a. 你發現自己大部分快樂和幸福的來源都不是因為ta
如果“和ta在一起經歷”不再是這些事物給你快樂的前提條件,那說明要么你一個人也足夠快樂了,要么你現在想要的快樂是ta給不了的。
b. 你對明天、下個月、明年、未來的規劃和憧憬中,沒有ta的身影
又或者可以這樣理解:當對方要求你和ta一起做一項長期規劃的時候,你感到恐懼和抗拒。
愛情說到底,是責任,是動力,是手拉手走過一生的勇氣。
若是在你對未來 3-5 年的設想里,依然沒有ta的身影,或是當ta想對你表達自己和你的共同未來時,你能感覺到心里明顯的焦躁和不安。
那么,是時候換個地方去找那個能激起你共建未來的新動力了。
c. 雙方的平等和尊重嚴重失衡
這個主要包括三個方面:Ta對你不夠尊重、你在這段關系中的付出和獲得不平衡、二人對彼此的控制權不對等。
d. 為了ta,你犧牲了自己的人生規劃和發展
不知你聽過梁靜茹的《崇拜》沒有?開頭短短幾句:“你的姿態,你的青睞,我存在在,你的存在”,說的就是一種盲目存在于有毒愛情的狀態。
這種愛ta愛到可以犧牲自己、付出一切的境地,就是失去自我的典型表現。
03.
好的愛情,應該是兩人共同成長的養料,而這種盲目的崇拜,只能是毒藥。
在上面這些情況中,出現了哪一條你最好就要和ta分手?
這很難說,畢竟不同的人對愛的要求和定義是不同的。
但若是這4條里,你覺得都是符合的,那肯定是很危險的信號了。
分手,只是這個人不適合你,或者說此時此刻這個模樣的ta不適合你。
想清楚這一點的分手理當痛快,say goodbye可以是一個改變的契機。
對你是這樣,對ta也是這樣。(作者|張真Derek 來源|壹心理)
你認同作者的觀點嗎?你和情侶之間有上述的情況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責任編輯: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