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前在我國,老年癡呆已經成為老年人第四大“健康殺手”,僅次于心血管病、癌癥和腦卒中!
除了人體正常的衰老,我們的很多飲食習慣、生活習慣,都可能加速大腦的老化,讓人記憶力變差,離老年癡呆越來越近!
不想大腦老得快,別這樣吃了!
我們常說,很多疾病都是吃出來的,老年癡呆也不例外。
1、吃的太甜。反復的糖的水平上升,會影響神經細胞功能的穩定性,加速大腦的衰老。
長期攝入過多的糖還可能會導致血糖增高,從而導致代謝機制的下降。有研究就發現,糖尿病患者由于對糖的利用能力的下降,患癡呆的可能性比普通人要更高。
2、吃的太油。有研究表明,血液中的膽固醇含量較高的人,發生老年癡呆的概率會比膽固醇正常的人高三到五倍。
攝入過量的油脂,不僅會導致膽固醇升高,誘發心腦血管等疾病,也會增加老年癡呆的概率。
3、吃的太咸。長期高鹽飲食,會干擾腦血管內皮細胞接受信號,阻止腦血管擴張,極易誘發腦內高血壓,造成大腦慢性缺氧缺血,最終加速大腦皮質萎縮。
普通人每天攝入的鹽要控制在6克以內,高血壓人群減半,除了看得見的鹽,還要注意加工食品、調味品等其中的隱形鹽。
4、不吃主食。大腦隨時隨地需要血流供應給它葡萄糖、養料,供神經元代謝。主食中富含碳水化合物,轉化成葡萄糖的速度比脂肪快,可以及時供給給大腦需要的葡萄糖。
如果長期不吃主食,會導致神經元長期處于一個低葡萄糖代謝的狀態,缺少活動的能量。
老年人這樣吃飯,身體格外健康
1、要軟。老年人牙口不好、脾胃消化力弱,宜“吃軟不吃硬”,所謂“硬食”,除了指堅硬的果實類食物外,還包括煎炒油炸、肥甘厚膩一類不好消化的食物。要提醒的是,老年人不能因為牙口不好只吃粥喝湯等不需咀嚼的食物,需要注意蛋白質、維生素等營養攝入。
2、要淡。老年人不宜吃太油膩的食物。淡,就是要少油少鹽少加工,比如鹽一天不要超過6克,油一天大約為20克左右。宜多吃蔬菜,建議每天每人吃一斤蔬菜。許多調查表明,吃鹽過多,高血壓、冠心病、腦溢血甚至癌癥發病率都明顯增高。
3、要慢。細嚼慢咽可以增加唾液的分泌量,且有助于其與食物的充分混合,增進消化吸收。這一點,對于牙齒不好的老年人來說,尤其重要。一般建議,一口飯最好嚼20次以上,每頓飯吃15分鐘以上。
4、要按時。一日三餐,食之有時,脾胃適應了這種進食規律,到時候便會做好消化食物的準備。有的老人不按時就餐,而是不餓不吃。這種做法容易損害腸胃,也會削弱人體的抗病能力。建議老年人養成每天定點吃飯的時間,比如上午6點-9點吃早飯,中午12點吃午飯,晚上6點吃晚飯,這樣才不會給腸胃增加負擔。
5、要適量。很多老年人堅持吃七八分飽,結果發現吃得越少精力就越差,記憶力就越糟,而且越怕冷。這是因為老人本來咀嚼功能、消化功能就差,再限制飲食,能量供應就會變差,新陳代謝變慢,會出現大多數人口中所說的“身上沒勁兒”。正確的做法應該是“量腹節所受”,即根據自己平時的飯量來決定每餐該吃多少。
6、要暖。中醫講,脾胃乃后天之本。胃喜燥惡寒,所以要避免冰的涼的食物刺激,要暖食。冷食、冷粥之類的食物,會使腹中受寒,導致腹痛、嘔吐、下利等胃腸疾患,這點對年老體弱的人尤其重要。但是要注意,暖食不等于燙食,經常吃過燙的食物會損傷食管。有研究表明,經常吃過燙的食物,會導致食管癌的發生率升高。
7、要均衡。在《黃帝內經》中早有記載“五谷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谷肉果菜,食養盡之。”在飲食中,老年人如果能做到主食、肉類、蔬菜、水果互相搭配,是能夠起到很好的補益精氣的作用了。飲食是我們后天賴以生存之本,唯有做好飲食的調養,才能保證盡天年。
責任編輯:許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