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工業智能化改造,全面發起先進制造業賦能攻堅戰,八大專班全力推進19項攻堅任務
西海岸新區: “智變融合”邁入 新工業時代

賽輪集團智能化輪胎生產車間。 李德銀 攝
科大訊飛與賽輪集團聯合創建國內首個“橡膠工業設備聲紋庫”;
海爾洗滌電器工廠將率先完成全市首條“5G+工業互聯網”示范生產線建設;
賽輪集團全球首個橡膠工業互聯網平臺——“橡鏈云”投入使用,智能制造輪胎工業大數據應用項目入選工信部大數據產業示范應用;
上汽通用五菱青島分公司新能源汽車產量實現歷史性突破,預計將達12萬輛;
……
這是“智變融合”引領下,青島西海岸新區制造業賦能升級的縮影。去年,西海岸新區高新技術產業實現產值1846億元,占規上工業的58.2%。去年以來,新區八大產業賦能攻堅專班建機制、摸家底、定目標、抓項目、解難題,全力推進19項攻堅任務,成果豐碩。
“十四五”開局之年,西海岸新區再次吹響先進制造業賦能攻堅戰的號角,通過不斷創新賦能,全力促進重點產業集聚發展,實現傳統制造業賦能升級,推動制造業發展邁入新境界。
“智變”帶來“質變” 技術賦能鍛造企業競爭力
0.25秒能做什么?在力神(青島)新能源有限公司,0.25秒可以完成一片新能源動力電池極片的生產。
位于西海岸新區的力神潔凈工廠,一改公眾對于傳統工廠的固有印象,車間內只有一排排嶄新的智能裝備在忙碌,卻難覓工人蹤跡。“這臺全自動切疊一體機將運送過來的卷料自動切成正負極片,再通過疊壓工藝完成極組裝配。”力神(青島)新能源有限公司總經理邱慧敏指著一臺智能化設備介紹。在完成機器換人之前,這套工序全靠人工,效率低且誤差大。如今,通過機器精準作業,效率、成本、利潤均提高了10%到20%。
改變始于2019年4月29日,由新區補貼的青島力神動力電池基地建設項目投產,疊片工藝在國內首次運用到鋰電池全自動化生產線上。通過技術賦能企業發展,邱慧敏沒有猶豫。“眼下整個新能源動力電池行業對長壽命、高安全的追求,促使我們生產更高品質的產品,而人工作業已經很難實現突破了。”邱慧敏指著設備上方的一卷白色膜布說:“這層隔膜的厚度只有20微米,以前要靠手工安置在正負極片之間形成阻斷,手指稍稍碰到就可能損壞隔膜,從而造成短路。如今這套高度智能化的設備,完美實現了裝配工序的技術要求,讓我們生產的動力電芯實現了質的飛躍。”
“智變”帶來“質變”,力神此舉成功打破了日韓等外國廠商的壟斷地位,一躍成為全國鋰電池制造行業的標桿。
在西海岸新區,力神(青島)新能源有限公司的智變升級只是一個縮影。
“敢為人先、創新引領”已成為眾多西海岸新區制造企業的“內在基因”。記者了解到,賽輪集團、雙星集團、青島港、海爾集團等重點行業龍頭企業,根據自身特點積極推進智能化建設。其中,海爾智研院建設了全球首個“智能+5G”大規模定制模式及先進技術融合測試驗證平臺,其“5G+MEC”端邊云協同應用項目和青島港5G智慧碼頭應用項目共同入選“2020年5G+工業互聯網十大典型應用案例”。
西海岸新區對傳統制造企業進行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改造,加速智變融合賦能產業升級,促進生產要素“聚變”,智能化建設實現“加速跑”。
促進融合 平臺賦能提升制造業軟實力
依托龍頭企業,有利于快速整合產業鏈上下游資源,起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助推制造業智變升級不斷邁上新的臺階。
穿梭如燕的AGV智能化小車、高度智能化的硫化機、力大無窮的智能關節機器人、火眼金睛般的智能X光檢測儀,走進位于西海岸新區董家口經濟區的雙星輪胎“工業4.0”智能化工廠,生產線上各種各樣的智能機器人讓人大開眼界。
雙星輪胎智能化工廠的建設離不開海爾卡奧斯的賦能。海爾智研院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卡奧斯組建專項小組,多次進行實地調研,幫助雙星打造了第一家有工業互聯網屬性的橡膠輪胎行業智能工廠,合力打造橡膠輪胎行業第一家燈塔工廠。
“智能工廠已經實現5G信號的覆蓋,工廠中的設備包括11種、300余臺智能機器人運轉作業,80%是雙星自主研發和生產的,相同規模的生產線以前需要1000名員工,現在只要256人,將人工效率提高了3倍,產品不良率降低了80%以上。”青島雙星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周士峰介紹。
目前,西海岸新區已經有3000多家企業注冊卡奧斯平臺,平臺強大的科研實力和科技成果,對新區制造業發展給予了強力支撐。除了借勢海爾卡奧斯等大平臺的東風,西海岸新區還積極謀劃人工智能與傳統制造業融合嫁接,利用“信息技術和互聯網+”賦能,推動“家電、汽車、石化”等支柱產業向“智能家居、高端裝備、生態能源”等新興產業轉型,用“促進融合”打法提升制造業軟實力。
新區加快建設智能工廠和數字化車間,21家企業被認定為青島市工業互聯網“555”認定項目。青島澳柯瑪商用電器有限公司生產的“冷凍冷藏陳列展示柜”新認定為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產品。新增“青島市商用冷鏈智能終端設備制造技術創新中心”等市級技術創新中心5家,市級以上創新平臺達到30家。高校企業合作得到再加強,人才住房保障、個稅獎勵、專家保健等特惠政策紛紛出臺。
獨木難成林,先進制造業快速崛起還要依托一批具備核心競爭力的骨干企業,推動企業之間的互動耦合,形成上下游聯動的制造業產業集群。為此,新區不斷創新打法,在工業企業地產地配方面下功夫,優化完善產業鏈條,提升本地產業配套,放大產業集群效應,暢通區內產業循環,構建制造業發展新格局。
政策先導 引領制造業攀上“制高點”
輪胎成型是輪胎制造工序中的一個關鍵核心環節。近日,在賽輪集團的車間,記者看到,這款智能成型機在輪胎生產過程中能夠實時抓取分析上百項輪胎數據,實現智能壓合,每40秒生產一條輪胎,相當于過去三臺成型機的產能,并在輪胎的均勻性、安全性方面有著明顯的競爭優勢。智能化應用在賽輪集團處處可見。在智能化生產車間,傳統輪胎生產車間來來往往的工人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空天一體的自動化物流調度、5G天線智能設備、可識別人員合規動作的智能攝像頭等,而這一切的背后是賽輪工業互聯智能大腦的支撐。
“世界智能輪胎的新時代,正從我們手中打開。”賽輪集團副總裁朱小兵表示,經過近20年的迭代研發,賽輪集團打造的“橡鏈云”工業互聯網平臺克服了橡膠輪胎行業生產模式復雜、生產設備種類多、數據采集點多,通訊協議復雜等難題,實現了99%以上設備的互聯互通,年數據采集增長量達45億條以上,對全球橡膠產業的全價值鏈進行著持續優化。
橡膠輪胎產業轉型升級是高端化工產業賦能攻堅戰的戰果之一。高端化工產業專班起草了《高端化工產業專班賦能攻堅戰方案》,編制了《“十四五”高端化工產業規劃》,做好了“頂層設計”。而賽輪集團第一時間“站出來”,打了一場“經典戰役”。
能打勝仗,得益于每個專班獨當一面,更得益于邏輯清晰的作戰體系。去年以來,西海岸新區推進先進制造業與信息化深度融合,成立先進制造業賦能攻堅戰指揮部,下設八個產業賦能工作專班,圍繞汽車領域、船舶海工、智能制造、高端化工、信息技術等產業發展需要,創新引領,厚積成勢,不斷攀上新的“制高點”。
同時,西海岸新區還探索更為細化的政府配套扶持政策,創新金融服務以緩解制造業升級的資金壓力,加大產學研投入力度以及促進高端人才、技能工匠隊伍發展……時下,有著清晰頂層規劃、明確實施路徑、完善配套的先進制造業“智變融合”在西海岸才剛剛開始,且后勁十足,未來可期。
“我們將進一步深入調研,了解企業訴求,完善激勵政策,加快推進西海岸工業企業‘機器換人’步伐,推動傳統制造業‘智變’升級。”西海岸新區工業和信息化局局長謝龍目表示。(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李德銀)
責任編輯:張慕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