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年3月5日
地點:日喀則市桑珠孜區 (海拔3860米)
天氣:12℃/-6℃ 晴
昨天上午下鄉,消耗了不少體力,回援藏公寓后精神有點萎靡。連忙吸上氧,下午和晚上哪里也不去了,老老實實聽領隊的話,好好休整。我公寓里的制氧機就掛在臥室的墻上,晚上睡覺的時候轟隆隆作響。好在下午跟延大夫要了耳塞,晚上戴上耳塞、掛上氧氣管,早早休息,中間因為太干燥,嘴里干透了,醒了兩次。度過了克服高原反應的前幾天,現在要面對的就是干燥。日喀則太干燥了,室內濕度只有8.8%,所有援藏隊員都不同程度地出現了嘴唇干裂的情況,劉存東領隊連續兩天都鼻子出血。早上洗漱的時候,王鵬的鼻子更是直接流了很多血。為此,援藏組老隊員們都采取了一種延續了很多年的加濕辦法:收集大桶水的水桶,切掉上半部分,下半部分盛上水放在房間里,靠自然蒸發來加濕。唉!都是干燥惹的禍。
校長屋里用來加濕的土辦法。
今天早上吃早飯的時候,王成君副領隊說他昨天都有點難受,除了下鄉,他昨天下午到晚上還開了兩個大會,一直開會到了晚上11點半。延大夫說他晚上9點多就睡了,一直睡到了早上5點。起床后洗了澡、洗了衣服,讓我好一頓佩服。說起延大夫,我們倆太有緣了。
延大夫全名叫延榮強,是青島市市立醫院本部心內一科副主任醫師。市立醫院一直有援藏的傳統,青島從1995年開始援藏,至今已有26年,而市立醫院從1975年就開始派出援藏醫生,至今已有46年。46年間,市立醫院的27位援藏醫生踏上過雪域高原這片凈土,用滿腔的大愛詮釋奉獻的真諦。而自2017年市立醫院與桑珠孜區人民醫院建立對口幫扶關系到2020年底,市立醫院還選派了8批次共19名專家赴藏開展“組團式”幫扶,診療患者5632人次,開展突破性手術100余例,會診96次,帶教查房217次,開展學術講座137次,培訓醫務、護理人員1250人次,開展新技術、新項目30余項。從“輸血援藏”到“造血援藏”,為當地留下一支支帶不走的醫療隊伍,在青島援藏工作中書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童心未泯的延大夫給小羊羔喂奶。
年前援藏報名后要體檢的時候,我就是和延大夫一起體檢的,當時還問了他很多關于心肺方面的問題。延大夫是北京協和醫學院的醫學博士,比我大5歲,女兒今年上高一,兒子今年即將上小學。“當時就是醫院全院發通知,要求是心內科、副高職稱、45歲以下,我一看這不就是我嗎?當即就報了名。”延大夫說,他之前就參加過隴南市第一人民醫院胸痛中心的對口建設,也一直有援藏的想法,妻子雖然在家要照顧兩個孩子,但還是非常支持他的舉動。
延大夫幫藏族央吉老媽媽查看積年老病。
延大夫在市立醫院時既要在心內專家門診為患者看病,還主管急診心內科,主要研究方向就是冠心病的介入和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平均一年要做400-500臺手術。來到日喀則的第二天,雖然高原反應帶來的頭疼還未消失,他就已經把所有隊員的體檢報告收了起來,一個人待在公寓里琢磨,然后給每個人提出保健建議。等到分配了正式的工作,他打算在桑珠孜區進行兒童先心病的篩查、山海情紅馬甲下鄉義診、科室培訓等。“來到西藏,將會是我人生的重要經歷,既能鍛煉自己,更能讓我的思想升華。”延大夫期待自己能在桑珠孜區發揮好傳幫帶的作用。(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記者 王建亮)
責任編輯:王逸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