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壯:我在詩意的青島
文學實力融為城市實力一部分 《文城》激活大眾對文學關注度
物以類聚,人以《文城》分。余華小說新作《文城》今年3月份出版,重新激發了社會對文學的關注,而文學批評領域也展開了熱烈探討。青島籍文學批評家李壯發表了《好故事不等于好小說:評余華<文城>》,成為最早亮出鮮明觀點的評論家之一。生于1989年的李壯供職于中國作協創作研究部,曾榮獲“陳子昂詩歌獎”2018年度青年理論家獎、“新時代詩論獎”、丁玲文學獎、長征文藝獎等多個獎項,也是文學評論界的青年中堅。在他看來,青島在文學史上有著獨特的“潮間帶”地位,這座城市結合了自然景觀、人文景觀和普通人生活,富有詩意,而文學實力也是青島城市文化實力的一部分,青島的文學性格滲透在這個城市的細節里,鮮活生動。

青島,詩意之城
一個城市需要與之匹配的文學地位,在李壯看來,故鄉青島不管是歷史還是文化底色,都是特殊的存在?!斑@個城市參與了重大的歷史轉型,我從小住在火車站附近的老城區,感受特別明顯。青島是近現代轉型里一個比較有代表性的樣本,從農耕文明到現代文明轉軌的過程里,它像是一個潮間帶的存在,有時候暴露在空氣中,是沙灘也是大陸,漲潮時又會被淹沒?!逅摹瘯r期現代文學也是繞不開青島的,它處在不同歷史板塊碰撞的生長點上,有熟人社會、儒家文化的慣性,也有現代海洋文明的色彩,很有文學性?!本臀捏w來說,“青島人喝啤酒吃蛤蜊,對日常生活的熱愛適合用詩歌表現細節的閃光之處;而這個城市對文明轉軌的大歷史見證,非常適合寫長篇小說?!?/p>
“青島將自然景觀、人文景觀與普通人生活結合,最能體現它的詩意。在老市政府一帶,能看到棧橋、天主教堂等大量具有人文背景的建筑,這些直觀視覺加上大海、藍天、綠樹的環境,與每個人的生活組成非常有地方特色的生活景觀,三者融合起來非常好,單獨來講也是非常好的故事?!比诤系膬瀯菔沟们鄭u具備了獨有的文學實力,近年來,雙雪濤筆下的沈陽鐵西區、王占黑小說里的上海和嘉興、周愷小說里的樂山袍哥相繼引起了讀者相當的關注,李壯表示,“書寫一個特定的城市,既寫它的故事又寫它的形態,這在今天非常重要,跟時代發展也非常有關系。因為‘全球化’成為趨勢,它的獨特之處就在文學的地方性。小說家曹寇、徐則臣都喜歡寫小城鎮的生活,這就是對全球化的一種反駁,展現生活的紋理。比如說《刺殺小說家》的小說背景放在東北,但是拍成電影又把故事背景放到了重慶,加入了重慶方言,地方生活變成了加分項,重新恢復對地方特定文化生活、文化生態的理解和敏銳性?!?/p>
捕捉緩慢的細節
作為詩人、評論家,李壯一邊寫詩一邊持續關注當下文學思潮、文學趨勢,及時反應、發聲。尤其今年《文城》的出版,他的首發評論文章引起了強烈反響。在他看來,《文城》的好壞不那么重要,“在今天能有一部純文學作品引起大家的爭論和分化,對文學來說簡直太少見了。像《文城》這樣能讓大家有激情、有動力去爭論的作品越來越少,說明文學出現了問題,它不是在文化最前沿了?,F在是可視化閱讀、視聽閱讀的時代,文學的功能在轉移,不能指望它像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一樣走在社會前頭,但是真正有影響力的作品還是會激起大家的關注?!苯陙?,“東北文藝復興”“科幻小說”成為文壇的熱點,雙雪濤小說《刺殺小說家》改編成電影,劉慈欣的科幻小說改編成《流浪地球》,小說以新的形態進入大眾視野,“‘東北文藝復興’某種意義上復活了我們的文本對現實的回應能力,這并不簡單,這樣的創作路子是對的??苹眯≌f的興起意味著文學跟不上現在的生活了,科幻的興起呼應了人們對本質的需求,它是對人類命運和未來的回應?!?/p>
在北京工作多年,李壯保留了對青島生活文學性的觀察?!坝行〇|西寫在基因里,像我在青島的時候沒意識到自己喜歡吃海鮮,蛤蜊、螃蟹、八帶……導致我在北京基本不吃海鮮,因為吃不下去。我懷念在青島喝啤酒,拿塑料袋打五塊錢十塊錢的散??;足球隊拿了獎,隊友們買了一堆泰山火燒,打了一暖壺的散啤,倒進保溫杯里一起喝,特別豐盛而且自在的日常生活。青島生活的儀式感就在于沒有儀式感?!爆F在回青島,他喜歡去轉老城區的老房子,“老城區的內部變化是緩慢而且帶有細節的。門洞幽深,中式院落帶著西式的精致,里面還住著人,晾著衣服,精致雕花的窗戶外面還掛著空調,那種感覺挺好的,古老之中帶著精致景觀,這是青島的留存,也是青島歷經滄桑的歷史。”(青島日報/觀海新聞首席記者 米荊玉)
責任編輯:郝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