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島日報2021年4月9日3版

添彩會客廳 筑基橋頭堡
——訪平度市委書記謝兆村
平度市委書記謝兆村
這是創造歷史的一代。青大附院膠東醫療中心開診結束了平度沒有三甲醫院的歷史,濰萊高鐵開通結束了平度不通高鐵的歷史,青島農業大學平度院區竣工結束了平度沒有大學的歷史……“十三五”期間,平度做了一系列歷史“填空題”,這讓平度的“十四五”有了可以俯瞰的維度。
時也!勢也!表面上看,這些成就是城市功能的完善和城市要素的集聚,實質上,是平度在精神層面、思想層面、戰略層面對縣域思維毅然決然地突破的結果。
開放和創新是高質量發展的精髓。平度用更大的視野判斷和審視自己。地處膠東半島幾何中心,距青島、濰坊、煙臺主城區各100公里。加之濰萊高鐵去年年底竣工通車,海青鐵路、膠濟鐵路和大萊龍鐵路順利貫通,一批國省道、高速公路項目的壓茬推進,平度內聯外通的交通大格局加速形成,在半島幾何中心的區位優勢日趨凸顯。這對平度深度融入膠東五市“經濟圈”,加快打造青煙濰城市群會客廳和青島輻射帶動半島一體化發展橋頭堡,有著決定性作用。
青島“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培育平度青島都市圈綜合性節點城市。疊加突破平度攻勢、膠東經濟圈一體化紅利,大項目紛紛落地,“四區八園”建設如火如荼,漸成燎原之勢;六大農業園區做大做強,1.3萬人返鄉創業,同時帶動省內外人口務工;城市品質不斷提高,宜居宜業現代化中等城市加速前行。
談及在平度工作的最大成就時,謝兆村沒有談GDP增速,也沒有談大項目。他說是“人心”。平度老百姓心氣高了、順了,人心齊,泰山移,這是他最引以為傲的事情。
今年,平度將確保總投資546億元的97個青平兩級重點項目全部開工建設,高溫合金新材料、海盛智能交通等40個億元以上重點項目竣工投產,新簽約項目落地率達到80%以上、存量簽約項目落地率達到90%以上,全年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0%以上。
“機會都是搶來的,落后一步就永遠落后。平度上下正凝聚起搶時間、搶高地、搶機遇意識。”在3個小時的采訪中,記者感受到的是謝兆村迫切提升城市能級的決心。
“四區八園”挺起高質量發展“四梁八柱”
“抓住了園區建設就等于抓住了經濟發展的鏈條。園區工作干不好,一年的經濟工作等于零。”謝兆村說,打造青煙濰城市群會客廳,產業是基礎,而企業則是產業的核心。要想讓優質企業落在園區,首先要了解企業。“資金是企業的核心需求之一。以市場邏輯謀事、資本力量做事,我們計劃設立總規模30億元的平度產業創新發展母基金,打造‘產業+基金招商’新模式,聚焦‘四區八園’主導產業和龍頭企業,以一園區一基金的形式配套設立產業發展子基金,推動齊魯前海基金、威高醫藥基金、山東中小企業發展基金、中國智谷基金等產業基金導入優質項目。同時,我們在城市開發集團、平度控股、農旅集團三個政府平臺公司完成市場化改革的基礎上,著力提高平臺公司的運營能力,創新融資模式,力爭全年完成融資215億元、擴充資產150億元、完成投資310億元,為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加有力的資金保障。用‘無形之手’帶動園區發展。”謝兆村說。
對于平度來說,桎梏于粗放式發展模式,實現土地集約發展、服務集約發展迫在眉睫。要破除這種瓶頸,讓笨重的大象跳出輕盈的舞步,需要以產業鏈招商為路徑、建立更合理的項目遴選機制。單個企業形不成拳頭,如何達到招一個企業便落一串企業、落一片企業的目的?謝兆村說,首先要根據平度產業基礎、規劃定位、特色優勢和“四區八園”產業規劃,深入分析產業鏈短板,理清產業鏈條和招商重點,確定智能家居、生物科技、特色化工、高溫合金、先進高分子、高端裝備、現代農業食品等重點產業招商地圖。其次,根據園區特色,用好各自資源稟賦,圍繞產業建構生產性配套設施平臺,圍繞產業發展需求打造高端生態環境,圍繞產業人群構建生活性服務平臺,達到“生產、生態、生活”三生共融的發展新理念。
位于南村鎮的中國鋼研科技集團新材料產業園項目加速推進。
數據顯示,去年平度“四區八園”簽約億元以上項目131個、占全市簽約項目總數的81%,當年落地82個、占全市的61%,“四梁八柱”支撐作用、聚集效應加速顯現。“如今,一個個園區已成為一個個推動經濟發展的強力引擎,一個個對外開放的平臺,一個個招商引資的名片,一個個投資興業的載體,不僅留住了本地人,還吸引了膠東半島創業者的到來!”謝兆村說。
錨定“十四五”開局之年,平度南村智能家電國際招商產業園將瞄準三星、博世、美的等行業領軍企業和產業鏈引擎性項目,力爭3到5年產業鏈產值突破200億元;白沙河包裝產業園建設標準廠房、國有公用型保稅倉,集成包裝印刷全產業鏈,打造江北地區最大的原紙和智能包裝印刷設備銷售基地;平度新河化工基地產業園將形成以海灣精細化工等搬遷企業為龍頭的百億級海灣化工產業集群、以潤農化工等20多個精細化工項目為主的百億級精細化工產業集群、以上海大學先進功能材料國際創新園為平臺的百億級先進功能材料產業集群。
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平度示范”
“三農”雖是廣闊天地,卻也一直是平度的弱質產業,不僅需要工業“反哺”,同時也呼喚著更強大的外部投資和社會助力。
“平度應該像抓工業一樣抓農業。我們獨辟蹊徑,把平臺公司作為鄉村發展和社會資本之間的橋梁,作為信息溝通、資源聚合的強勁發力點。”謝兆村向記者舉例,平度崔家集采用“平臺公司+鎮村+農戶+保險”管理模式建設占地1612畝的高標準大棚210座,將大棚租賃給當地農戶進行西紅柿種植,并為農戶提供生產資料、種植技術、日常管理、采收、銷售等托管服務,以技術輸出、托管帶動方式一級一級往下輻射,形成“托管鏈條”,既能促進農民增收,進一步壯大崔家集西紅柿產業發展規模,又能帶動當地產業經濟向集約化、多元化發展。
大澤山葡萄種植戶豐收的笑臉。
“目前有1.3萬人返鄉創業并吸引了省內外人口前來務工,農業成了平度人眼中的香餑餑,也將成為平度經濟發展的新增長極。生產生活中最核心的要素‘人’不斷向平度涌入,那么青煙濰城市群會客廳的打造便水到渠成。”謝兆村說。
方向對了,就不怕路遠。平度崔家集已提供了一個成功的范例,下一步,平度將由點輻射到面,在平度6個現代農業園區內推進整村土地全程企業托管,形成產前、產中、產后全覆蓋社會化服務體系。
與此同時,地處北緯36度的“黃金維度”,平度農業資源稟賦得天獨厚,是全國首批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具有發展現代農業的先天優勢,將圍繞種業、蔬菜、果品、畜牧四大主導產業,立足特色資源、產業優勢、農民意愿、社會參與等要素條件,投資39.16億元,建設蝴蝶蘭綜合性園區、培育優質種子繁育產業集群,將種植業結構調整、養殖業轉型升級作為農業發展主方向。
提升城市品質扮靚會客廳“顏值”
謀好膠東半島一盤棋,“早”字當先。在膠東經濟圈一體化大勢中,青島、煙臺、濰坊等地處于同一條起跑線上,誰能夠早布局、早謀劃、早實施,誰就能贏得先機。
“遇到未來最好的方式就是出發。我們率先打造了輻射山東半島的新東方國際雙語學校;依托國內一流標準建設的大型綜合性體育設施奧體中心爭取到全國青年男子籃球錦標賽落戶;膠東半島高端醫療中心青大附院膠東醫療中心開診運營。”謝兆村感嘆道,機會總是垂青有準備的城市,要聚焦打造青煙濰城市群會客廳,就要抓住提升城市吸引力的核心要素——品質教育、品質體育、品質醫療、品質文化。
加快建設的平度南部新區。
全面融入公共服務大格局,推動公共服務便利共享,是平度在“十四五”期間需要謀劃的大文章。一方面,推進實施義務教育段集團化辦學、小學課后校內托管、實施15所中小學和幼兒園新建項目,行知實驗學校、同和實驗學校、明揚高級中學投用招生,蘇州路小學主體竣工,新增學位6840個。同時,加大高職院校引建力度,青島海洋技師學院二級學院開工建設、青島農業大學平度校區投入使用。另一方面,緊盯半島健康之城目標,加快青島國福、三龍同康居、平度東北部山區等醫養結合項目建設,推動醫養康養結合。
謝兆村說,在平度,干部和群眾的關系不是主語和賓語的關系,而是“青山一道同云雨”的關系。老百姓實實在在關注的問題是如何把平度打造成一個宜居宜業的城市。為此,平度同步發力新城建設和老城更新,高標準規劃打造南部新區、西城片區、高鐵站周邊區域、現河風貌帶等“三區一帶”。實施“舊城改造攻堅行動”,三年內完成剩余60個“城中村”改造,其中,今年7600余戶的33個城中村改造已初見成效,既改善了群眾居住環境,又扮靚了會客廳“顏值”。
青大附院膠東醫療中心開業,平度醫療保障水平提質升級。
抓牢黨建生命線護航經濟發展
今年以來,在平度市政府10號樓前思源湖沿岸停靠了一只1:1復刻的南湖紅船,每天午飯間隙有不少機關干部駐足參觀,體悟紅船精神。“常思源頭,才能初心不改;回望歷史,方知使命在肩。現在正是平度改革發展全面攻堅、全面起勢的關鍵時期,必須大力培育‘三化一型’高素質干部隊伍。”謝兆村說。
從2019年履新平度市委書記以來,謝兆村便在黨員大會上反復強調,一個地方發展好壞,最直接的責任人不是當地百姓、不是機關干部,而是主政的“一把手”。他認為,掌舵者應帶領上下堅持凝聚合力、團結一心。他提出“實在實干實績”選用導向,打破論資排輩,搬掉“隱形臺階”,在攻堅一線選用干部。出臺支持擔當作為鼓勵干事創業實施容錯糾錯意見,允許試錯、寬容失誤,營造“知敬知畏知暖”的干事氛圍。
通過高質量黨建,干部素質不斷提升,營商環境也不斷改善。平度重構辦理流程,以“企業思維”“用戶思維”重構建設項目辦理建設用地手續全流程。規范了建設項目從土地收儲、供地到企業拿地辦證涉及的所有工作流程,由原來串聯辦理改成并聯推進模式。以需求為導向重塑辦事流程,以“一次辦一件完整的事”為目標,圍繞企業群眾關注度高、辦理量大的高頻事項和跨部門、跨層級辦理事項,篩選出166件“一事全辦”主題式服務事項目錄清單,編制“一事全辦”辦事流程,加快從“政府端菜”向“百姓點單”轉型。將“一業一證”模式升級為一個行業的全鏈條許可、多事項審批整合,形成了高效、快捷、合理的閉環式辦理流程,讓企業群眾“辦多件事,跑一次腿”。
濰萊高鐵平度站啟用。
“項目落地是最大的營商環境。投資66億元的萬洋眾創城項目簽約3個月開工建設、投資21億元的萬匯戶外休閑國際產業園11個月建成投產……項目建設速度不斷刷新。去年,平度市固定資產投資支撐項目從285個增加到516個,已開工項目從146個增加到465個,青平兩級重點項目開工率97%、投資完成率100%,新開工納統項目達到431個,是2019年納統項目總數的1.57倍。”提起高質量黨建帶來的種種成效,謝兆村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謝兆村表示,今年是青島的“項目落地年”,平度將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推進園區基建設施升級,抓好園區道路、線路、管網、電力、通訊、熱力等配套建設,促進園區地上、地下有機系統的協同發展,各產業園區擬建設道路共計32條,其中新建18條、翻建14條,總長約35.85千米;新建綜合管廊桁架2.5千米、污水提升泵站1座、污水處理廠2座;實施基礎配套項目預計總投資47.125億元。
向往天空的鳥兒,每一片羽毛都閃耀著自由的光芒。在突破平度攻勢、膠東經濟圈一體化的時代風口下,這座已經做好準備的城市,終將一躍而上,展翅高飛。(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王杰 馬英歌)
責任編輯:劉聰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