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2021年4月23日第6版
莫名成為5家個體工商戶老板,申請公共租賃住房排隊被叫停;前往有關部門求證人臉識別信息是否被冒用,卻屢屢受阻——
“請讓我看看到底刷了誰的臉!”
■5家個體工商戶中的即墨區快客優鮮百貨店、即墨區聯合百貨店共用某居民小區二樓同一戶居民的地址,但現場沒有任何門頭,房東也表示不知情。
“莫名其妙地成了5家個體工商戶的法人,自己卻有口難辯。”近日,刁先生向本報輿論監督熱線反映,“2019年,我登記申請公共租賃住房并通過資格審核,開始排隊等房。今年2月25日,開封路社區告知我,在最近一次資格復查中發現我名下注冊了5家個體工商戶,就取消了我申請公共租賃住房的資格。此后,我為自己‘正名’卻屢屢受阻。”
近日,記者來到刁先生和父母租住的市北區開平路某小區。刁先生告訴記者,他和母親前往開封路社區求證時,社區工作人員出示了民政部門核查到的5家個體工商戶名單,分別為即墨區穿河服裝店、即墨區快客優鮮百貨店、即墨區小祖宗童裝店、即墨區聯合百貨店、即墨區蘇杭靚女服裝店。
■刁先生向記者展示5張《準予注銷通知書》。
“我都沒聽說過這5家個體工商戶的名字,我在地圖上查詢了一下,地址都在即墨區潮海街道,其中有4家分別相距不到1公里,都是于2019年11月27日在即墨區行政審批服務局注冊。”刁先生介紹,就在上述5家個體工商戶注冊前的2019年11月24日,他被查出晚期肝硬化,先后前往4家醫院檢查、復診,并于2019年12月6日至12月18日在青島第六人民醫院住院治療。
“病情最嚴重的時候經常會口吐鮮血,哪還顧得上從市北區跑到即墨區注冊個體工商戶?”刁先生說,“我當時正在申請公共租賃住房,還在考慮申請大病低保補貼。申辦這些名下不能有企業,我為什么還要明知故犯?”隨后,刁先生向記者提供了一摞病歷文件,證明了他的就醫情況。
■刁先生向記者提供了一摞病歷文件,證明了他的就醫情況。
“3月2日,我前往即墨區市民服務中心注銷5家個體工商戶。我在表格上簽了幾個字后,工作人員給我打印了5張《準予注銷通知書》。”刁先生說,隨后,他拿著5張《準予注銷通知書》前往市北區民政局說明情況。工作人員告知,還需要即墨區行政審批服務局開具一份不是他本人注冊這5家個體工商戶的書面證明,才能繼續申請公共租賃住房。
然而,開具這樣一份證明材料并非易事。“我聯系了即墨區行政審批服務局,工作人員告知,因為無法完全確定這5家個體工商戶不是我注冊的,因此不能開具相關證明。”刁先生說,“我要求查看注冊人的實名認證影像資料和簽字資料進行比對,但這名工作人員表示,大廳的監控數據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清空,因此無法通過監控視頻還原當時的情況。而注冊人的審批資料已經上傳到市行政審批局信息中心,他可以申請上級部門對電子檔案進行核對。”
“幾天后,再次與即墨區行政審批服務局取得聯系,得到的答復是,經市行政審批局調取電子檔案,認定通過實名認證的就是我本人。”刁先生說,“我想看看到底是誰刷的臉,即墨區行政審批服務局沒有同意。我想要市行政審批局信息中心的電話,他們也沒給。”
在記者見證下,刁先生撥打市行政審批局的電話查詢市行政審批局信息中心無果后,咨詢當事人是否可以查閱相關資料。市行政審批局工作人員表示:“當事人有權利查檔案,但需要向企業注冊地的登記部門申請。”
為此,刁先生的母親與即墨區行政審批服務局相關負責人取得了聯系,再次表示申請查看檔案。根據錄音,即墨區行政審批服務局工作人員對于刁先生要自己查看電子檔案的請求表示拒絕。
記者在調查中了解到,山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曾于2019年4月29日發布《關于實行企業登記身份管理實名驗證的公告》。公告顯示,2019年5月1日起,山東省全面實行企業登記身份管理實名驗證,申請人在山東省各級企業登記機關申請辦理公司、合伙企業、個體工商戶等的設立登記前,需先驗證身份信息,實名驗證通過后方可辦理相關登記注冊業務。
“我根本沒有申請注冊過這5家個體工商戶,怎么會人臉識別成功?”刁先生告訴記者,“我此前曾弄丟過身份證,事后去公安部門進行了掛失和補辦。手機銀行轉賬、手機支付、各種游戲登錄等使用過人臉識別,但從未收到過類似于個體工商戶注冊需要人臉識別、簽字這樣的驗證。”
對于實名認證的問題,記者咨詢了一名該領域的工程師。這位工程師告訴記者,目前人臉識別技術比較成熟,如果出現被人冒用通過實名認證的問題,一種可能是雙胞胎實名驗證,一種可能是忘記了本人操作,還有一種可能是被人冒用了身份資料和人臉識別信息。“線上線下很多途徑存在泄露人臉識別信息的可能性,比如網上的換臉小程序,線下登記信息掃碼送禮品,都有可能造成人臉識別信息泄露。”該工程師介紹說。
記者在網絡上檢索發現,在當事人不知情的情況下被實名認證后注冊公司或個體工商戶的情況并非個例。“當事人遇到這種事情只能自認倒霉嗎?想要看看自己的人臉識別影像信息、簽字資料怎么這么難?”刁先生對此不解。
記者查閱國家市場監管總局2019年6月發布的《關于撤銷冒用他人身份信息取得公司登記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了解到,該《意見》明確提出要“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并積極應對群眾訴求。《意見》規定,對于被冒用身份信息取得公司登記的人民群眾撤銷冒名登記的反映,各級市場監管部門應積極應對負責。撤銷冒名登記工作由作出該次登記決定的市場監管部門負責。登記機關發生過變更的,由現登記機關負責撤銷。登記機關應將公司涉嫌冒名登記的情況(包括被冒名登記時間、具體登記事項、登記機關聯系方式等)通過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及時向社會公示。公示期內調查終結并作出調查結論的,終止公示。
此外,該《意見》還提出,登記機關要通過查閱冒名登記行為涉及的檔案材料,對公司住所或經營場所進行現場檢查,詢問公司相關人員、登記代理人或利害關系人等方式,對冒名登記基本事實進行調查,并根據需要征詢公安、稅務、金融、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等相關部門意見。
■黃河三路28號的大院中,沒有即墨區小祖宗童裝店。
4月15日,根據網上查到的5家個體工商戶的注冊地址,記者一一進行了走訪。5家個體工商戶地址均在即墨區潮海街道,其中即墨區快客優鮮百貨店、即墨區聯合百貨店的注冊地使用的是同一地址。該地址為某居民小區二樓的居民家中。記者通過物業公司與該房主取得聯系,其并不知道自己家被注冊了兩家百貨店。在其他3處地點,記者同樣沒有找到相應的注冊企業。記者在當地采訪周圍居民,也都表示沒有聽過或看到過這些“店鋪”。
□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邱 正
記者點評
換位思考,急群眾之所急
身份信息被冒用,有可能是有不法分子使用技術手段蒙混通過審核,也有可能是人臉信息識別存在技術或管理漏洞。當辦事群眾質疑身份信息被冒用時,相關部門僅以“人臉識別過,就是你”的態度給出回復,難以令人心服口服。
天下沒有絕對安全的技術,人臉識別信息被盜用的案例也非罕見。在這種情況下,相關部門主動協助辦事群眾弄清真偽并借此查找技術或管理漏洞的做法更令人稱道。更何況,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發布《關于撤銷冒用他人身份信息取得公司登記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面對撤銷冒名登記的反映,相關部門應積極應對負責,“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
“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不是掛在嘴邊的一句口號,而是換位思考的一種辦事態度。換位想想當事人的處境:因身份信息被冒用卻陷入無法自證清白的尷尬,甚至連親眼看看留存檔案的請求也無法得到滿足,這是怎樣的有口難辯?
沒有從辦事群眾的“所想”“所急”出發,而是執著于自我評定“沒問題”的慣性思維,不僅把本應屬于部門的調查工作推給了群眾,增加了群眾辦事的難度和成本,也消磨了辦事群眾的滿足感和幸福感。如果看輕群眾利益,便民之舉在具體實施中“變形走樣”在所難免。
換位思考辦事群眾的“所想”“所急”,靠前一步、主動作為,才能為矛盾化解多一分助力,實現“權為民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