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2021年4月16日第5版
平度市東閣街道漢軍寨社區原有灌溉設施年久失修,新建灌溉設施長期未啟用——
惠民水利設施因何“青黃不接”
■“建而未用”的智慧灌溉機井。
■漢軍寨社區入口處的一排機井房。
■機井房門鎖上結了蜘蛛網
在一片碧綠的麥田中間,一排排紅頂白墻的機井房整齊劃一,外人看著賞心悅目,但在本地居民心中,中看不中用的機井房卻讓他們五味雜陳。
近日,平度市東閣街道漢軍寨社區居民王先生撥打本報輿論監督電話反映,社區原有的農田灌溉設施不少因為年久失修已經無法使用,而2019年新建的智慧灌溉機井遲遲沒有交付——守著新舊兩代農田灌溉設施,社區居民卻要湊錢請人另外打井,泵水澆地。
近日,記者前往漢軍寨社區實地探訪,遠遠看去,田間地頭一排排機井房十分吸引眼球,上前查看卻大跌眼鏡。第一間機井房沒有門,房內堆放著很多生活垃圾,出水口被人塞上了雜草,機井房外一根黑色的水管露出地面,管口被人用鐵絲捆扎;50米外的第二間機井房同樣沒有門,房內堆放著大量雜草;第三間機井房有綠色的鐵皮門,但被人用磚頭堵住了,無法將門敞開;第四間機井房的鐵皮門上了鎖,鎖頭銹跡斑斑,上面還有蜘蛛網。記者粗略統計,漢軍寨社區的機井房總數超過30個,其中鐵門缺失、屋頂破損嚴重的超過三分之一。只有靠近居民區的一些機井房鐵門緊鎖,看起來比較完好。
記者采訪漢軍寨社區居民得知,這些機井房是10多年前相關部門建設的農田灌溉設施,當年確實給居民灌溉麥田帶來了方便,至今仍然有部分機井房可以正常使用。居民需要用水灌溉時,可以先向社區管理人員申請,由他們打開水泵,將井底的水抽出,通過管道輸送到田間地頭的機井房里,用水居民按小時付費。
“因為年久失修,當年建設的部分輸水管道已經損壞,一些機井泵不出水來了。”一名社區居民講述,“當初相關部門修建完成后,并沒有繼續投入資金保障設施運行。農民交的灌溉水費并不高,無法維持整套系統的運轉。機井輸水管道此前曾多次損壞,都是由社區管理人員維修。10多年過去了,部分灌溉設施損壞嚴重,靠修修補補無法修復,社區又拿不出這么多資金進行大修。”
“有些機井房因為長期無法使用,連鐵皮門都被人偷走了,機井房成了垃圾房。”另外一名社區居民說。
讓漢軍寨社區居民更為苦惱的是,舊的機井房無法使用,新建的智慧灌溉機井同樣無法使用。
“2019年,有關部門在我們社區建設了七八個智慧灌溉機井,當時他們宣傳得很好,我們只要把自家的灌溉水管接到機井的卡口上,然后在機井的刷卡區刷一下卡,交上水費,就可以按照實際需要隨時給麥田澆水了,不但方便,而且可以節約灌溉用水。”社區居民王先生說,“遺憾的是,智慧灌溉機井建成后一直沒有啟用,居民們到現在連水卡都沒有拿到。”
記者在漢軍寨社區找到了其中一個智慧灌溉機井。這個機井控制柜為白色,上面有紅色的頂蓋。記者打開控制柜,看到刷卡區上落了一層灰塵,柜角已經結了蜘蛛網。柜內的電表顯示此前用電量只有0.5度。控制柜內有一根水管與旁邊配建的水井相連。控制柜內貼著一張質量跟蹤卡,上面有組裝、接線、初檢、終檢和抽檢人員的簽名。
“這些智慧灌溉機井已經建成一年多了,我問了社區工作人員,他們只知道是上級農業部門投資配建的,但一直沒有交付使用。”王先生說,“社區有新舊兩套農田灌溉設施,居民們卻要湊錢重新挖井,泵水澆地。”
記者聯系了東閣街道辦事處農業服務中心,工作人員表示,10多年前建設的機井系統已經交付使用,由社區進行管理,維修問題也只能由社區解決。智慧灌溉系統屬于平度市農業農村局的農業綜合發展項目,2019年建設,至今未交付使用,具體情況街道也不了解。
記者隨后聯系了平度市農業農村局農發中心,工作人員介紹,漢軍寨社區的智能灌溉系統屬于2018年的農業綜合發展項目,目前已經建設完工了。
記者問:“為什么智能灌溉系統至今未啟用?”
工作人員說:“施工單位之前跟街道辦事處有些事情沒有協調好,可能有些遺留問題。”
記者追問:“這個工程有沒有通過驗收?到底什么時候可以啟用?”
工作人員表示,對此并不清楚,將由施工單位去漢軍寨社區解決此事,“施工單位已經說要去處理了,要是他們沒解決好,你再聯系我們投訴。”
□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邱 正
記者點評
灌溉設施“花架子”要不得!
水利是農業的命脈。農村小型水利灌溉設施點多面廣,管理困難,卻直接關系到農民的“糧垛子”和“錢袋子”。解決農田灌溉“最后一公里”問題關乎農村的民心、民情。
多年來,我市持續在基層修建水利灌溉設施,為農業發展提供堅實的保障。但由于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部分工程出現了只建不用、只用不管、管理脫節等現象,有的在防汛抗旱的關鍵時期,難以正常發揮作用,成了群眾眼中的“擺設”。
如果說原有農業灌溉設施的問題在于“建而不管”,那么新建農業灌溉設施的問題則是“建而不用”。
農田智能灌溉機井擁有刷卡自動灌溉、遠程自動控制、水費自動計量等優勢,本應是打通農田灌溉“最后一公里”、助力高標準農田建設的利器,但在推廣應用過程中不斷出現“建而不用”的問題。
農業發展離不開科技賦能,而高科技灌溉系統的落地開花也離不開職能部門的監管與扶持。農田智慧灌溉系統建設不是為了一個好看的數字,也不是為了應付驗收,而是為了讓其發揮灌溉農田的作用,讓群眾從中獲益。只有堅持對農民高度負責的精神,把高科技農業灌溉系統建設好和監管好,打通基層灌溉設施建設中的“末梢梗阻”,智慧農業項目才能成為真正的惠民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