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勝軍:工業互聯網邏輯是去中心化
■工業互聯網時代,企業要獲得十倍速的增長,要改變的不僅是商業模式,在組織架構上也要有所變化 ■檸檬豆不是傳統金字塔組織,也不是扁平化組織,而是指數型組織

青島檬豆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 霍勝軍
寫在前面的話
解碼青島的各大工業互聯網平臺,檸檬豆絕對是一個異軍突起的明星企業。
作為垂直領域最早的工業互聯網“入局者”,檸檬豆可謂獨辟蹊徑,從采購供應鏈延展到技術創新和智能制造,相繼長出了“檬豆云”“璽品云”和“普奧云”三朵云。
這與檸檬豆掌舵人——青島檬豆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霍勝軍在制造業供應鏈領域摸爬滾打的多年經歷有關。曾任大型集團全球采購總經理的霍勝軍,管理過國際貿易、物流等部門,屬于國內最早的一批職業采購經理人,他深知“缺單、缺錢、成本高”是中小企業發展中供應鏈的痛點,探索出工業互聯網與采購供應鏈結合的路徑。
1966年出生的霍勝軍,其實在接近50歲時才開始創業,卻像年輕人一樣精力充沛且雄心萬丈。“創業不分年齡,關鍵是人的思想和激情,我們必須保持年輕的心態。”他說,工業互聯網不像消費互聯網,需要產業經驗,需要像他這樣在行業摸爬滾打的人。疫情之初,他和團隊一天只睡三四個小時,快速開發出疫期用工保障、防疫物資供需對接一系列平臺,幫助中小企業復工復產。
正如2003年的阿里巴巴穿越生死成長為消費互聯網巨頭,檸檬豆也抓住了工業互聯網的“風口”,成就了自己的爆發式增長。去年,檸檬豆完成5000萬元A輪融資,投前估值達到5億元,全年營收更是超過3億元,同比實現10倍增長。今年,檸檬豆把賦能中小企業的“檬豆方案”推廣到諸城、威海、日照、包頭、洛陽、合肥等更多城市,形成區域產業上云的生態。以濱州市無棣縣為例,檸檬豆將數字化整體解決方案向當地漁網產業開放,打造漁網產業互聯網垂直子平臺,把一家一戶作坊式企業真正變為產業集群。
在霍勝軍看來,這正是檸檬豆走出青島,邁向更廣闊天地的開始。
任何一個企業的發展都要與時代結合在一起。2020年,檸檬豆營收實現十倍增長,所有的爆發都是有沉淀和積累的,檸檬豆積累了六年,摸索了六年,產品迭代了六年,完成了商業模式和工業互聯網生態建設,我們有信心成為全國知名的工業互聯網平臺。
未來三年是中國工業互聯網的時間窗口,也是檸檬豆的機會,誰能成功就在這段時間見分曉,要么成為行業巨頭,要么默默無聞。
所有行業都值得重做一遍
2015年檸檬豆成立的時候,消費互聯網如日中天,但檸檬市場效應日益凸顯:中小企業因為缺乏專業人才,采購競爭力不足且沒有話語權,產能過剩、以次充好、低價競爭的現象時有發生。檸檬豆的名字來源于2001年獲諾貝爾經濟學獎的檸檬市場理論,檸檬豆諧音就是檸檬市場的斗士,這也是我創業的初心。
很多人或許會覺得奇怪,為什么我近50歲才開始創業,又選擇了互聯網這樣一個競爭激烈的行業。大家會說互聯網創業屬于年輕人,其實工業互聯網和消費互聯網不同,工業互聯網是所有人的機會。工業互聯網需要產業經驗,有產業經驗的人肯定是在行業摸爬滾打的人。比如工業軟件是中國被“卡脖子”的薄弱環節,國外的工業軟件為什么這么強,不只是程序開發的問題,還有幾十年專業經驗和生產工藝的積累,背后是龐大的工業數據。
互聯網的下半場,工業互聯網成為了主旋律。工業互聯網的體量比消費互聯網不知大多少倍,中國這么多行業,每一個行業都是一個巨大的市場,所有的行業都值得用工業互聯網重做一遍。這是一個前所未有的機會,企業乘勢而上、順勢而為非常重要。
檸檬豆的爆發,很重要的原因在于企業的發展與時代的結合。去年因為疫情,很多企業無法出差去談業務,我們的防疫物資和生產物資板塊在這個時候成長起來,到現在依然很紅火。青島打造世界工業互聯網之都,更讓廣大中小企業都了解到工業互聯網的價值,檸檬豆涉足的行業從原有家電電子、冷藏車、儀器儀表等垂直領域迅速擴展,建立農業、動力總成、應急產業等子平臺,品牌知名度和業績大大提升。
三朵“云”是長出來的
對于工業互聯網平臺而言,創造價值是其生存發展的唯一法則。中小企業面臨的問題很多,例如缺乏采購話語權、不了解新技術新產品趨勢、數字化能力不足等等,工業互聯網必須解決用戶的這些痛點,而不是癢點。
檸檬豆2015年長出了采購降本的“檬豆云”,2018年長出技術創新的“璽品云”,2020年長出智能制造的“普奧云”。三大云平臺源于工業互聯網實踐中的用戶需求,都是一步步長出來的。
我在制造業采購供應鏈領域工作了數十年,深知采購供應鏈是中小企業發展的短板,創業之初就將提升中小企業采購供應鏈的能力作為平臺定位。據統計,中小企業采購直接成本與大企業之間的差距為7%至8%,而其凈利潤率不足10%。“檬豆云”通過供需精準匹配和拼單式集中采購,平均降本8%至12%,這對中小企業的生存發展至關重要,讓企業更有競爭力,能拿到更多訂單,更有資金進行技術投入。
在幫助中小企業采購降本的過程中,我發現很多企業還存在創新需求得不到滿足的痛點。高校和科研院所開發的新技術新材料,首先會去大企業推廣,中小企業信息很封閉,沒有創新的渠道,它們就只能走模仿和低價競爭的老路。“璽品云”可以幫中小企業整合全球技術創新資源,實現研發的快速迭代,大幅提升企業的創新能力。平臺發布的新技術成果超過五萬個,比如一種新型不銹鋼材料,比傳統的304不銹鋼和430不銹鋼便宜,防腐性能又好,還能抗菌。通過“璽品云”對接,這種新材料在短短一個月內進入100多個中小企業進行測試。
“普奧云”是檸檬豆搭建的第三大云平臺,解決中小企業設備聯網的痛點。很多中小企業想做設備聯網和智能化改造,但拿不出大筆資金,“普奧云”通過云化產品,從鈑金、五金、機械加工、注塑一個行業一個行業突破,基本萬元就能實現智能生產線的升級,讓中小企業用得起。
打造指數型組織
工業互聯網下一步怎么走,一定是生態化和去中心化。
工業互聯網要有生態,因為中小企業的需求是多種多樣的,除了降成本、技術創新、設備聯網之外,還需要檢測、金融、品牌建設等其他服務。這些不可能都是平臺自己做,必須依靠生態伙伴來完成,有了喬木、灌木、小草組成的生態系統才能夠勃勃生機。
消費互聯網的特點是平臺中心化,電商領域有阿里,社交領域有騰訊,生活領域有美團,建構各個中心來提升行業效率。工業互聯網是一個去中心化的過程,平臺和企業之間是相互成就的關系,人人都深度參與其中,不是誰為誰賦能的關系。比如在檢測方面,檸檬豆和城陽區的一家檢測機構合作,彼此的客戶和資源共享,平臺上的5萬家企業是檢測機構的客戶,檢測機構服務的眾多企業同樣也是檸檬豆的客戶,實現乘數增長。
工業互聯網時代,企業要獲得十倍的增長速度,不僅是商業模式,在組織架構上也要有所變化,每個層級都適應工業互聯網下一步發展的需求,最大限度地發揮人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新性。
在組織架構上,檸檬豆不是傳統金字塔組織,也不是扁平化組織,而是指數型組織。現在很多企業流程再造往往是從“金字塔”直接邁向“扁平化”,其實不對。我們重新定義員工,經過面試入職的是員工,不入職的事業合伙人也一樣是員工。我們還在內部設立大量創業項目,包括直播平臺、軟件開發、璽品創新工作臺等,明確用人權、分配權和未來收益,項目發展到一定程度可以分拆為獨立公司,讓人人都成為創業者。(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周曉峰 整理)
責任編輯:張慕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