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2021年5月7日2版

抓住假日紅利,也要苦練內功
“五一”小長假轉瞬即逝,各地“人從眾”再現,熟悉的假期味道都回來了。據文旅部數據中心測算,2021年“五一”假期,全國國內旅游出游2.3億人次,同比增長119.7%,按可比口徑恢復至疫前同期的103.2%。2021年“五一”檔電影票房為16.82億元,也比2019年“五一”檔增加了1.55億元,刷新了同期紀錄。
今年“五一”假期的紅利是顯而易見的,充分體現了消費在國內大循環中的強大驅動力。一方面,國內疫情形勢平穩,國際疫情形勢多變,導致以往分散外流的全球消費在國內就地釋放;另一方面,市場期待已久的“報復性消費”終于來臨。二者合力,使得今年的“五一”成為我國假日經濟回歸的一個關鍵節點。
對于文旅行業來說,抓住假日紅利至關重要。比如,此前遭遇疫情重創的酒店行業,在這個“五一”期間好好賺了一把。青島不少快捷酒店這幾天客房爆滿,大大恢復了元氣。各大航空公司、景區也在這一波熱潮當中感受到了市場的溫暖。通過這個假期,人們看到了中國市場的活力,消費這一經濟穩定運行的“壓艙石”正在發揮作用,人們也進一步堅定了信心,生產生活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回到正軌。
不過,長遠來說,文旅行業發展也要擺脫假日依賴癥。應該看到,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日益增長”的。雖然這一年多以來,在疫情影響之下,人們的消費行為受到抑制,但對于市場的要求從未止步。假期當中,消費者熱情高漲,“潮水”或許會讓整個行業普遍受惠。可當“潮水”退去,一切歸于常態,那些缺少競爭優勢的企業和產品,就可能會重新面臨生存危機。比如,這個“五一”檔電影中,并未出現任何票房十億元以上的爆款,《懸崖之上》的票房也未達到預期。人們對于景區的吐槽遍布各大網絡平臺,有的還拍視頻諷刺景點濫竽充數。消費者越來越理性,可以想象,假如沒有了假日紅利“加身”,這樣的景區會有怎樣的境遇?
在抓住假日紅利的同時,文旅企業也要努力擺脫“假日依賴癥”,苦練“內功”。過去的日子熬過來不容易,而熬過來之后要想繼續走好、走遠,還必須不斷自我加壓,創新升級。這是市場的需要,也是生存的邏輯。(王學義)
責任編輯:王逸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