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5月9日訊 “結構簡潔、智能可靠、運維經濟、運營更安全,從技術層面而言已具備國際領先水平。”5月9日,在青島地鐵集團主辦的列車自主運行系統(TACS)成果展示會上,中國城市軌道交通協會裝備委員會副主任方少軒在試乘體驗后,對TACS系統優勢做出如是評價。他認為,列車自主運行系統引領未來,將實現從傳統的“自動運行”到智能的“自主運行”的技術跨越,為我國各地城市軌道交通的規劃、設計、建設和運營提供示范和樣板。

5月9日,由青島地鐵集團主辦的列車自主運行系統(TACS)成果展示會在西海岸新區召開。
當天,五十余家國內城市軌道交通企業、大型軌道交通設計院以及十多名行業知名專家齊聚青島,乘車體驗了列車自主運行系統的各種運營應用場景。

五十余家國內城市軌道交通企業、大型軌道交通設計院以及十多名行業知名專家齊聚青島,觀看并體驗列車自主運行系統的各種運營應用場景。
地鐵1號線南段開展工程驗證
TACS是列車自主運行系統Train Autonomous Circumambulation System的英文縮寫,是以列車為核心,基于“車—車”通信和資源管理的理念,以信號車輛深度融合為特征,實現列車運行方式由自動化向自主化轉變的一種全新系統制式。2015年,青島地鐵集團聯合中國中車、上海富欣、浙江眾合、中興高達等國內企業協同創新開始TACS系統研發工作。2017年12月被列為國家示范工程。截至今年4月,該項目已完成設備研發、試驗室和試驗線測試,并在青島地鐵1號線南段開展工程驗證,即將開展青島地鐵6號線工程化應用。

王家港站電視屏幕上正在演示列車自主運行系統的各種運營應用場景。
此次TACS列車在地鐵1號線王家港站至井岡山路站三個區間進行試乘體驗,全程4公里。方少軒在三個區間坐了一趟往返,用時15分鐘。“從試乘體驗看,TACS對于地鐵運營組織的優勢突出,契合了列車控制技術發展趨勢,未來有著廣闊的市場前景。”談及試乘感受,他表示,TACS在國內首次實現車輛和信號的深度融合,可以顯著提高城市軌道交通列控系統的智能化水平。TACS列車可在任意位置建立安全進路,應對突發故障;同時也大大縮短了列車折返時間;對于既有線改造及延長線而言,TACS不需要進行大量的軌旁設備調試,建設周期和成本都有明顯優勢。

工作人員在駕駛室內監看列車運行情況。
不是簡單的“無人駕駛”
從目前國際軌道交通技術發展情況看,全自動運行技術的發展應用已經相當成熟。包括北京燕房線示范工程等在內,全世界已經有33個城市的50條線路采用了全自動運行技術的FAO系統。與之相比,TACS的創新點在哪里?
“一個是由中心發出指令,列車按指令去跑;一個是列車自動識別運行環境,并根據環境實現自主決策和自主運行。”青島地鐵集團設備管理部部長羅情平介紹,目前,國內外無人駕駛地鐵線路普遍使用CBTC(基于通信的列車自動控制)系統,列車可以實現自動駕駛;TACS則是采用“車—車”架構,列車之間可通過無線通信完成信息交互,從而直接獲知前行列車的位置、速度和線路狀態,就好像是列車自己有了“大腦”和“千里眼”,實現主動進路、自主防護、自主調整與全自動駕駛,弱化中心依賴,自行判斷路上的情況,安全、智能、飛速地“奔跑”起來了。

體驗者在地鐵中觀看TACS列車運行情況。
據了解,與CBTC系統相比,TACS系統具備更安全、更可靠和更智能的特點,將為城市軌道交通運營帶來諸多優勢。TACS的自主化特點能夠顯著減少設備故障對列車運行的影響,系統可用性大幅提高,為列車運營提供更有效的系統保障,顯著提高運營安全;TACS縮短了列車的追蹤與折返間隔,提升15%的運行效率,能夠解決大客流線路加車難的問題,經濟效益巨大;TACS為列車運營提供了更強的靈活性,能夠有效應對車站火災、軌旁故障等多種應急場景;TACS精簡了車站和軌旁設備,簡化了各子系統間接口,降低了系統復雜度,全壽命周期成本可降低20%。
賦能中國“智慧城軌”
從未來地鐵的發展趨勢看,地鐵列車互聯互通可以實現不同線路的列車在換乘站直接運行到相鄰線路上,乘客不用下車換乘,直達目的地,是城市軌道交通的重要發展方向。中國城市軌道交通智慧城軌發展綱要也明確提出智能運行系統2025年的目標:兼容不同信號制式、不同線路設備的跨制式通用列控系統研發成功并示范應用。

此次TACS列車在地鐵1號線王家港站至井岡山路站三個區間進行試乘體驗,全程4公里。
列車互聯互通,重慶已開先河。2020年9月18日,重慶軌道交通環線和4號線互聯互通直快列車上線載客試運營,兩條線路的直快列車可在換乘站直接運行線路上,乘客不用下車換乘,成為全國首個城市軌道交通互聯互通示范項目。
“TACS在互聯互通、舊線改造和延伸線建設上有更多優勢,為加快軌道交通建設,實現網絡化運營提供了更多技術保障。”方少軒認為,TACS在實現地鐵列車互聯互通方面具備無可比擬的優勢,該系統的推廣和示范應用,不僅將為我國城市軌道交通智慧城軌賦能,還將極大提升“中國智造”在世界軌道交通領域的地位和影響力,為中國城市軌道交通裝備“走出去”提供有力保障。(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周建亮/文/視頻 劉棟/圖)
責任編輯:榮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