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山東省2021年“5?18國際博物館日”主場宣傳活動暨山東大學博物館(青島)開館儀式在山東大學青島校區舉行。國家文物局副局長關強出席開幕式并致辭,山東大學校長樊麗明、山東省文化和旅游廳副廳長、省文物局副局長王廷琦、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院長柴曉明、青島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長朱鐵一等共同出席活動,山東大學副校長韓圣浩主持儀式。
啟動儀式
2021年“5·18國際博物館日”主題為“博物館的未來:恢復與重塑(The Future of Museums: Recover and Reimagine)”。該主題聚焦后疫情時代,面對未來社會、經濟、環境等挑戰,博物館應如何開啟新思考、探索新模式、提出新方案,展開廣泛探討。
關強
關強在致辭中談到,山東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近年來山東省文物博物館工作取得積極進展,已形成類型豐富、結構優化、特色鮮明的博物館體系。立足新時代、面向新征程,各級各類博物館應以習近平總書記對文物工作系列重要論述和指示批示精神為指引,努力貫徹新發展理念,進一步保護好、利用好館藏文物資源,挖掘采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內涵和時代價值,推動博物館高質量發展,不斷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以山東大學博物館為代表的高校博物館應發揮特色優勢,為推動中華文明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做出應有貢獻。
樊麗明
樊麗明在致辭中談到,5月9日習近平總書記給山東大學《文史哲》編輯部全體編輯人員的回信,為我們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體系、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指明了努力方向。對于山東大學來說,著力推動考古文博等人文社會學科的創新發展,正是深入學習貫徹總書記重要回信精神,積極弘揚、培塑“文史見長”特色優勢,堅決扛起新時代文化建設重任,持續增強文化自信的使命所系和職責所在。山東大學博物館作為國家一級博物館,將繼續以傳承歷史文化遺產、涵養人文菁華為己任,將精品收藏展覽、優秀文化傳播與學科建設、人才培養貫通結合,守正創新、融通中外,積極探索特色化、標桿性的高校博物館建設之路,為繁榮新時代博物館事業、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作出貢獻。
王廷琦
王廷琦在致辭中談到,在走向未來、探索博物館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山東省通過全省文物工作會議對文物博物館事業發展提出了新目標、新標準、新要求、新措施,山東省依托610家博物館、博物館網展覽服務平臺等,全面推進博物館事業發展,盤活全省文化資源,實施“博物館+”跨界融合,將博物館全面打造為弘揚傳統文化、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陣地。
朱鐵一
朱鐵一在致辭中談到,青島市將繼續創新做好設施建設、藏品保護、陳列展示等工作,進一步鼓勵社會力量共同興建體現行業特征、地域特色的優質博物館,積極發揮“博物館之城”示范性作用。
教學案例頒獎
在本次國際博物館日主場宣傳活動中,山東省文化和旅游廳向山東大學博物館、青島啤酒博物館等獲評國家一、二、三級博物館的單位進行了授牌,對孔子博物館“大哉孔子”等全省“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展覽項目、山東博物館“問禮于器——博物館青少年研學課程”等全省博物館十大優秀社會教育案例進行了榮譽表彰。同時,山東大學海洋考古研究中心揭牌儀式、膠東五市博物館聯盟簽約儀式等也于當日舉行。
揭牌
本次山東省2021年“5?18國際博物館日”主場宣傳活動涵蓋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博物館主題活動,包括“理念與經驗:區域博物館發展論壇”、山東省博物館學會社教專委會專題培訓講座、“專家帶你看博物館”系列觀展活動等。共有90余家省內外博物館、考古研究院等共同參與。通過本次活動的舉辦,充分搭建了博物館與公眾溝通、互動的平臺,以高質量文化供給增進公眾文化認同感和歸屬感,并進一步促進山東省博物館事業高質量發展,推動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文化服務,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作出更大貢獻。(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記者 楊海濤 通訊員 趙玉潔 丁璇 范慶賀)
責任編輯:楊海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