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初秋時節,隱珠街道新城公寓小區的清晨涼風習習,愜意無比,一大早,年過六旬的劉傳義就在小區晨練起來。作為新城公寓的老住戶,劉傳義說道,小區這兩年的變化真是“一年一個樣”。
劉傳義是2004年搬進的新城公寓小區,當年小區物業管理幾經易主之后,徹底成了沒人管的小區。“以前小區雜草叢生,而且垃圾桶很少,垃圾亂扔亂放,走進小區真是跟進了垃圾場一樣。”劉傳義說,因為沒有物業管理,缺乏衛生清掃人員,樓道里到處都是蜘蛛網,居住環境令居民苦不堪言。“尤其是夏天,那真是蚊蟲肆虐、惡臭散布,老人孩子根本就不敢外出,出來一趟,就得被蚊子叮一身包。”說起小區過去的環境狀況,老人連連搖頭嘆息。
記者了解到,新城公寓小區于2004年建成交付使用,共有23棟住宅樓,704戶居民,光房地產開發商就有5家。居民入住后,小區的物業管理工作分別由原開發建設單位各自管理,未進行統一、系統的物業管理,造成小區基礎設施養護不到位、破損嚴重,居民居住環境臟亂差。
沒有統一的物業管理,小區環境秩序就失去了最基本的保障,當年的小區雜草叢生、垃圾遍地,空氣里都有股嗆人的味道,道路破損、綠化缺失……
沒有好環境,哪來的全面小康?
2016年9月份,新城公寓小區變更為由濱海新村第三社區管轄,“當時小區環境確實堪憂,我們組織工作人員利用非工作時間對小區進行清理打掃。”濱海新村第三社區黨委書記張光英說,街道還拿出費用聘用保潔人員對新城公寓小區進行不定期保潔。
與此同時,2019年7月份,隱珠街道又出資63.5萬元,對小區環境進行提升改造。據統計,這次改造新增綠地面積900平方米;鋪設瀝青路面1800平方米,混凝土路面300平方米;安裝小區出入道閘系統兩個,并在小區內安裝智能化人臉識別系統,為業主的居住安全提供了保障。
“為解決小區物業管理不統一和管理混亂問題,街道工作小組及社區居委會通過多次與居民協調、溝通,從居民代表中選出了臨時業主委員會成員及主任和副主任,組成了新城公寓小區臨時業主委員會。經臨時業主委員會征求居民意見綜合評選,于2019年10月30日選定瑞源物業公司對小區提供物業服務,并簽訂了物業服務協議。”隱珠街道城市管理中心主任宋福林介紹說,新的物業入駐小區后,對小區的衛生死角、綠化帶等公共部位進行了全面清理,管理也比較到位,經過一段時間運行,小區的整體面貌得到極大改善。
軟環境在變,硬設施也在變。
作為2004年建成的小區,當時配套變壓器是315千伏安,隨著居民用電量提高,經常出現超額“跳閘”現象,給居民帶來很大不便。經過街道協調,2018年大荒村委會出資40余萬元對小區的變壓器進行了更換,增容到500千伏安,居民的用電有了保障。
尤其讓新城公寓小區1-4號樓居民稱道的是,由于種種原因,他們一共164戶業主一直沒有房產證,在經歷了多年的等待后,最終在2019年11月,164戶業主全部拿到了期盼已久的房產證。成果的背后,是街道牽頭組織人員成立專門的工作小組,歷時3年周折幾十趟,跑遍了國土、規劃、建設、房管、消防、檔案館等多個部門,最終這一困擾居民多年的“辦證難”徹底解決。
“看著都是百姓的小事,抓好了就是民生大事,能切切實實提升百姓的獲得感和幸福感。”隱珠街道黨工委副書記、辦事處主任車明超說道。
越來越舒心的生活環境給了小區居民更多的生活驚喜。2020年元旦前夕,劉傳義還專門給社區居委會送去了一面錦旗和一張感謝信,他說,生活在新城公寓里的人“笑臉越來越多了”。
“一個環境優美、生活便利、治安良好的社區,除了政府部門的宏觀引導,市場化運作的物業管理或者居民自治才是長遠發展之道,作為社區的主人,居民有責任自覺配合物業管理。俗話說,‘眾人拾柴火焰高’,大家的事大家辦,大家的事大家管,這個大家庭才能得到健康、有序的發展。”宋福林說道。 張希文 齊元銓
責任編輯 劉錕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