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島日報2021年5月21日第6版
市北區鎮平路、鎮平一路道路實施提升改造,路燈設施卻多年未交付——
路燈5年“失明” 道路期待照亮

■左圖:鎮平一路公交站點漆黑一片。

■上圖:鎮平路上過往車輛不少,但路燈卻都不亮。
作為城市必要的基礎設施,路燈是廣大市民出行的安全保障。有市民日前向本報輿論監督熱線反映,市北區鎮平路、鎮平一路改造施工后已通車5年,但這里的路燈卻從來沒有亮過。記者接到線索后曾多次前往現場實地探訪,并就路燈不亮問題采訪了相關部門。時至今日,50盞路燈依舊沒有亮起來。
記者第一次實地探訪是在今年3月8日晚。在市北區鎮平路和方城路路口,記者看到,方城路一側燈火通明,但拐入鎮平路后視線變差,除了汽車燈光照到的地方外,周圍一片漆黑。為了能看清路面,不少司機開啟了遠光燈,反而增加了會車的危險。記者駕車沿鎮平路、鎮平一路行駛了3.2公里,整個路段漆黑一片,直到行駛至傍海中路才見到“光明”。記者數了數,沿途共設置有50盞路燈。
記者在該路段停留一個小時后發現,鎮平路、鎮平一路沿路雖然沒有照明,但過往車輛不少,尤其是連接唐河路和傍海中路的鎮平路,幾乎車流不斷?!斑@條路照明是差點,卻是往來勝利橋和歡樂濱海城之間的一條捷徑,跑起來特別順。高峰時段,比走四流南路、瑞昌路要節省10-20分鐘?!奔易g樂濱海城的周先生告訴記者,現在正在建設的環灣路與長沙路立交橋與鎮平路相接,根據前不久的媒體報道,預計今年9月底將實現主橋通車。屆時,鎮平路將承受更大的通行壓力。
記者在鎮平路、鎮平一路周邊走訪時了解到,沿路有駕校、工廠、物流場站、公交停車場、小商店、修理廠等不少單位?!斑@里沒有路燈,我們經過這一路段感覺十分不便。尤其是雙向會車時,許多車開著遠光燈,行人或自行車從車前過都看不清,這時候要特別小心?!币幻获{駛員告訴記者,2020年4月,為了改善唐河路、鎮平路等沿線居民出行難的問題,公交公司將366路、373路、375路以及一條定制公交線路延線至鎮平一路,并在此設置停車場站。公司負責人曾就路燈不亮的問題向相關部門反映過?!氨疽詾橹灰o路燈通上電很簡單,誰料已經過去一年時間了,路燈還是沒有亮起來?!?/p>
“以前,鎮平路周邊根本沒有這么多企業,車少、人少,路況也差。2015年前后,鎮平路、鎮平一路經過改造,原先坑洼的土路硬化成了柏油路,路邊也安上了路燈,可沒想到還得摸黑走夜路?!痹阪偲揭宦纺称髽I上班的李師傅抱怨說,這些年,他和同事多次向有關部門反映路燈不亮的問題,但都石沉大海。
“當年,鎮平路和鎮平一路改造提升是為了配合李村河公園的建設?,F在,守著李村河公園卻沒有路燈,到了晚上誰敢去遛彎?”家住附近的居民吳先生說,鎮平路周邊有已經入住的和在建的多個住宅項目,居民對鎮平路和鎮平一路“開燈”的呼聲很大。“路都通車這么多年了,怎么亮個路燈這么難?”吳先生說。
3月9日,記者曾向市路燈管理部門了解情況,得到的答復是:目前,鎮平路和鎮平一路路燈設施尚未移交。據市路燈管理部門工作人員介紹,前期,因河道建設對鎮平路和鎮平一路進行了改造。道路交付后,因電力配套問題,路燈設施無法接電,導致施工單位遲遲沒有交付。
記者追問:“該路段已通車多年,但電力配套依然沒有解決,問題出在哪里?”
該工作人員表示,他將再向施工單位進行落實,并回復記者。當日下午,一名自稱該路段施工負責人的人員進行了回復:路燈建成后需要配套配電箱并接入電網。起初,鎮平路周邊沒有合適的線路接入,電線一接入就超負荷。后來,工作人員協調相關部門找到了合適的線路,但之后又發生多次線纜被挖斷,線纜、設備被盜的情況。最近一次線纜被盜發生在去年年底。
“我們已經被偷怕了。這些年,我們多次準備和路燈管理處交接路燈。但往往剛修好這邊,那邊又被盜。”該負責人表示,“市路燈管理處工作人員曾到場發現路燈不亮,拒絕了接收。接下來,我們將再次對鎮平路和鎮平一路路燈設施進行全面維修,爭取早日移交。”
“不過移交后,如何防止線纜再被盜也是擺在路燈管理處面前的一道難題?!痹撠撠熑颂寡浴?/p>

■電燈井內電線被掏空。
記者5月10日再次來到鎮平路、鎮平一路探訪,該段路燈依然不亮。記者發現,每個路燈下都有一口路燈井,井蓋為輕型的復合材料,十分容易打開。記者隨機打開了4口路燈井查看,井內空空如也,原有的線管已被掏空。

■“街長制公示牌”上印有負責該路段街長的姓名、職務、聯系電話等信息。
記者在道路的醒目位置看到了“街長制公示牌”。牌子上印有負責該路段街長的姓名、職務、聯系電話等信息。
記者查閱我市2017年9月22日印發的《關于全面實行“街長制”推進城市精細化管理工作的實施方案》了解到,該《實施方案》提出在城區每條道路設立街長,實施街長負責制。圍繞包括市政設施、市容秩序、廣告亮化、空間立面等九方面內容,按要求定期對所負責道路及兩側樓院城市管理問題進行檢查,并建立“一本賬”,逐步解決存在的熱點難點問題。
5月11日,記者撥通了鎮平一路“街長制公示牌”上面的電話,以市民身份向街長反映了情況。
“鎮平一路路燈不亮?你應該聯系一下路燈管理處?!边@位街長回答。
“該段路燈建成之后長達5年一直未亮,作為街長,您是否了解情況?”
“說實話,我真沒注意。我晚上下班路過了,路燈應該是亮的啊?!边@位街長表示,他會將問題反映至路燈管理部門,并將結果進行反饋。然而,直到記者發稿前仍沒等到這名街長的回復。發稿前一天,記者又一次前往鎮平路、鎮平一路,該路段仍是一片漆黑。

■路燈仍沒有亮。
□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邱 正
記者點評
等待“點亮”的還有態度
道路建成5年后,配套的路燈卻遲遲不能“上崗”。相關部門以“路燈未交付”為由回復群眾的訴求,看起來并無問題。然而,長達5年之久未交付,令人費解。
最初無電可接,后來線纜、設備被盜……施工單位難免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但不應是50盞路燈5年未交付的理由。市民和駐街企業有訴求,主管部門理應“民有所呼,我有所應”,找出不能交付的癥結所在,督促施工單位抓緊交付。
不得不說的還有一街之長,街長的主要職責就是牽頭發現和掌握“沒人管”和“多頭管”的問題。然而,當記者將情況反映給街長后,得到的卻是“印象中亮燈”的含糊答復。難怪市民和駐街企業抱怨反映的訴求“有問無答”。
群眾心里有桿秤,誰輕誰重心自明。路燈不亮,背后到底是什么“不亮”?如果每個涉事部門都能端正工作態度,將群眾的訴求放在心上,并把訴求轉化為具體行動,不僅道路將被照亮,而且群眾心中的“明燈”也將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