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5月21日訊 5月21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小滿,走在即墨區段泊嵐鎮鄉間田野,耀眼的陽光下,麥浪翻滾浮綠泛金,空氣中蔬香四溢。 農諺有“小滿小滿,麥粒已滿”之說。

嵐西頭村農民在田間查看小麥長勢。
東瓦一村農民辛如國在田間查看小麥長勢。64歲辛如國種植的10畝小麥結滿鼓包包的麥穗。在嵐西頭村,農民徐召巖用無人機給種植的大白菜噴施治蟲農藥。“以前我們都是背著藥箱噴灑農藥,藥箱很重,背著特別累,一出汗農藥就容易進入皮膚,對人體有傷害。現在無人機噴灑農藥就變得簡單多了。”徐召巖說:“一般情況下,20畝左右的莊稼, 15分鐘就能噴灑完畢。” 嵐西頭村成片的蘿卜喜獲豐收,田間地頭一片繁忙,村民們在田間地頭忙著拔蘿卜、割葉子、挑撿、裝袋……段泊嵐鎮嵐西頭村村種植青蘿卜的歷史已有30余年。天然的砂姜黑土、40米深的地下水、豐富的礦物質以及多年的種植經驗共同成就了嵐西頭村蘿卜的優秀品質。

嵐西頭村農民在田間收獲蘿卜。
近年來,段泊嵐鎮依托土質優勢,引導農戶進行產業結構調整,鼓勵村民發展蘿卜、板栗南瓜等特色種植業,為老百姓增收致富拓寬路子。“今年全村蘿卜種植面積達到300畝,畝產量突破2000公斤。我們的蘿卜青脆爽甜,暢銷省內外,嵐西頭村也成為了遠近聞名的‘蘿卜村’和‘一村一品’建設的示范村。”嵐西頭村黨支部書記宋強介紹。進入銷售季節以來,每天的青蘿卜源源不斷運往青島、日照、臨沂、濰坊、鄭州和北京等地區批發市場。

無人機給種植的大白菜噴施治蟲農藥。

段泊嵐鎮農民在田間勞作。
近幾年,即墨區段泊嵐鎮不斷加大農業規模化、品牌化、現代化建設,按照“打造綠色糧蔬基地,建設沽河田園新鎮”的思路,利用水土肥美等資源稟賦優勢,堅持現代設施農業與畜糧傳統農業并重,優勢互補,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邢志峰 通訊員 張濤 張德林)
責任編輯:管佳宇